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和廣告業的持續興旺,我國廣播廣告市場也呈現出快速、健康的增長態勢。2003年,廣電總局將這一年定為“廣播發展年”,為廣播行業注入了無限活力,從此廣播行業的發展進入高速軌道,廣播廣告增長率躍升至各大媒體之首。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監管司的統計:2000年後的5年中,全國廣播廣告經營額平均增幅為31.40%;2004、2005兩年,經營總額分別達到35.5億元和49.68億元,年增長分別為38.83%和39.94%,呈現出井噴態勢。
2006年,國內電台經營市場化程度逐漸加深,廣播媒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綜觀全國廣播市場,諸多電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廣告收入超過億元的電台達到了17家之多,比2005年的12家增加了41.7%。
在2008年災難性事件中,廣播媒體的傳播優勢得到充分彰顯。在南方雪災、汶川地震中,廣播媒體發揮了其采編、傳輸和發布優勢,成為災區報道中的尖兵。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我國廣播廣告的帶動作用也很明顯,對中央台、北京台等收入份額較大的經營主體刺激作用尤其不可忽視。經過2008年一年的洗禮,廣播在聽眾心中樹立了更新鮮純淨的形象,也受到了廣告主的高度青睞。據賽立信針對2008年廣播媒體的調查數據顯示,廣播媒體的可信度以接近40%的比例在眾多媒體中位居第二,成為僅次於電視的可信媒體。
數字化浪潮也是促使廣播媒介爆發巨變的動因之一,隨著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人們更加喜歡廣播所展現出來的新生命力,廣播在戶外的收聽率在某些時段已經高於在家收聽率,戶外移動收聽成為傳統廣播新的價值增長點。根據賽立信公司2008年提供的調查數據可以發現,有超過30%的聽眾更喜歡使用便攜式的收聽設備,如手機、MP3、PDA、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的多樣化和移動性使得廣播在移動狀態下的收聽率從2007年的15.7%上升至2008年的16.2%。
廣播戶外、移動收聽率的飆升還有賴於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以及廣播在戶外交通工具上的廣泛覆蓋。越來越龐大的“移動人群”在路上的主要消遣方式是聽廣播,他們成為當今廣播的主力聽眾。車載廣播在2008年的收聽比例已經達到41%,比2007年的35%增加了6個百分點。龐大的移動人群構建了龐大的廣播移動市場,同時改善了廣播聽眾的構成狀況,越來越多高學曆、高收入的白領一族也成為廣播的忠實聽眾。汽車大眾化時代已經開啟,廣播廣告的好日子似乎才剛開了個頭。
美國廣播界有句名言:“車輪子和幹電池拯救了廣播。”說的是20世紀60~70年代,當美國廣播被電視逼到懸崖邊緣時,車輪子和幹電池賦予廣播在移動領域的優勢,使得廣播繼續生存下來,並且有了今天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麵。在數字時代,廣播的便利性和廣泛性在移動收聽上又找到了新的詮釋。由於製作周期短,成本花費低,廣播媒體是在廣告商立體投放中靈活性最強的媒體之一,廣播的媒介組合也呈現多元化,例如廣播與網絡媒體的組合、廣播和電視兩大傳統媒體的組合、廣播和公交車或者候車亭等戶外媒體的組合。廣告商在投放渠道多元化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廣播廣告,這就增加了廣播與著名企業和品牌廣告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