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陳馳文收藏的成功路(1 / 3)

陳馳文曾是南方最大的古董家具收藏家,隻是近幾年疏於聯係,已很久沒有見到他了。寫作此書時,我找到了多年前發表的一篇關於他的報告文學,如今時過境遷,此文也似乎成了“古董”,但它真實記錄了中國早期古董家具收藏軌跡,同時,早期古典家具收藏家陳馳文的成功之路,對讀者一定頗具啟迪。在此整理融入本書,以饗讀者。

認識陳馳文是14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在我的一個畫家朋友的住所,朋友介紹他是一位藝術家。

當時我的感覺他是一位流浪藝術家,穿著一身現在已經記不起顏色的鬆鬆垮垮的休閑西服,一雙不合時宜的高底厚皮的舊皮鞋上布滿了灰塵,頭發是篷篷一團,滿臉胡子拉碴??在深圳這樣一個屬於白領階層的現代都市裏,到處是衣冠楚楚、紳士風度的文明人的城市裏,不修邊幅的陳馳文的出現就像是一個落魄文人。隻是他溫和的眼睛裏偶爾爍動著的慧黠的神采,可以看得出他激情的光芒。

這正是貧困的藝術家在生活的底層流浪的象征,他們的不修邊幅是對優裕的生活方式潮流的抗爭。他們可以是嬉皮士的模樣,在骨子裏他們常常是社會的刺蝟—我們在一間擺滿了實木餐桌的餐廳裏吃著涮羊肉,喝著啤酒,他溫和地嘲諷著社會,譏評著人物—當時我這樣感覺陳馳文。

後來朋友才告訴我,陳馳文現在已經不僅僅是藝術家的身份,他還是一個不小的老板。他由古家具收藏到修補、加工、翻新,在珠海創辦了樂成古董家具公司,成為南方真正最有實力的古董家具收藏家—中國的古家具在他那裏幾乎應有皆有!

這使我大吃一驚,我要對他刮目相看了。找他要名片,他說他沒有名片—依然是流浪藝術家的風度。我問他到底收藏了多少古家具?他說8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堆滿了,即使是現在的幾十個工人日夜加班加工,幾十年也加工不完。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古家具,過去的留到現在很多也就隻剩下一種了。

這些古董家具的品質如何?他說他隻收完好品相的,有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各個朝代應有皆有,大多是古代書香門第、達官貴人使用過的,其中有些是宰相府裏使用過的,有些刻畫在家具上的竟是赫赫有名的書畫大名家,而使用者從一品大員到九品官員都有。

12年前的那個“五一節”到珠海旅遊,圓明新園的古代食街使我大飽眼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是它古幣購物的策劃,還有它配套的古家具和古董屏風、明清木刻和繪畫。當時我就想到應該是陳馳文提供的藏品吧。可惜當時沒有帶他的聯係電話。

那年12月的一天深夜,突然收到一個尋呼信號,複機方知是在我的視野中消失了一年多並一直留下懸念的陳馳文。

陳馳文在電話中告訴我,他正在深圳蛇口明華中心舉辦“中國明清古董家具精品展”,邀請我去看看。

第二天下午,我走進青山環繞的明華中心一樓展廳,彌眼的古家具使人目光一燦,頓生神清氣爽之感。這是富有深厚的文化含量的中國古典精粹,陳馳文坐在門廳一排古董家具後麵的一張太師椅上,起身向我招手。

此時的陳馳文穿一套淡米色西服,戴一副金絲眼鏡,白皙的臉十分清秀,隻有下巴上蓄著一撮胡子,襯出一雙沉靜如湖的眼睛,顯得文質彬彬,氣質高貴而雅致,很像一個北歐老外。這和我2年前見到他時流浪藝術家的模樣簡直有天壤之別。

陳馳文帶我一件件欣賞他收藏的古董家具,幾乎所有的古家具都加工過,他告訴我加工的工序主要是刨光、打磨、修補、上漆。一些雕工細膩的家具,還要對雕花的深部進行精細的雕刻翻新。

加工翻新過的家具都是本色,上漆。也有部分沒有翻新過,隻是進行簡單的修補,上一層清漆,這一類是黑色和深紅色的。

談起這些寶貝,陳馳文如數家珍:這是明朝的榆木書櫃、這是櫸木書櫃,在中國有北櫸南榆之說,榆木、櫸木是本土最好的木材。此外還有樟木、杉木、酸枝、花梨等,每一件家具的形式來源、風格的曆代演變過程,以及每一個細部雕刻的寓意,陳馳文都能說出一二三。風度翩翩的他儼然已經成了一位中國古董家具專家了。

事實上,他確實已經成了一位古家具的鑒定家。半年後的一天,珠海一家集團公司的老總掏出3萬元錢,邀請他到廣州去一趟。這3萬元買他的一個字:“真”或者“假”。

這個老總是他培養起來的一位古家具收藏者,廣州有一個家具商有一套明代的古紫檀木家具,這個老總一見鍾情,但他留了個心眼,怕是假貨,請陳馳文為他鑒定。

陳馳文看了,說了一個字:“假”。

木料沒錯,是真正的紫檀木。但家具卻是新仿的,並非古董家具。仿工非常高超,無怪乎老總被其迷住了。

這套“古董紫檀家具”報價230多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價,賣家聲言不還一分價,老總如數帶了230多萬,結果隻付了一個零頭,3萬元買來的陳馳文的一個字,為他淨“賺”200萬元!

知識的價值在這裏再一次得到了確證,古有一字千金,看來在陳馳文這裏是一字3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