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五個月中,前朝發生了三件大事。
頭一件是言官聯名上書彈劾隆科多,結黨營私,私藏玉牒等四十一條大罪,皇帝當即下令大理寺嚴查此事,不料一經查證確為屬實,且還在其府邸發現大量金銀財寶乃其多年貪汙受賄所得,皇帝勃然大怒,立即派遣嶽鍾琪前去逮捕。
遠在沙俄談判邊境問題的隆科多被逮捕回京,抄家。其長子撤銷職位,貶為庶民;次子發配寧古塔。隆科多本人則被幽禁在圓明園。
誰都知道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後的弟弟,佟國維的兒子,在雍正繼位一事上立有大功,風光之時雍正一直當眾稱其為隆科多舅舅,而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一時之間,朝堂上人心慌慌。
好在皇帝賞罰分明,帶頭彈劾的甄遠道與瓜爾佳厄敏紛紛升官,也算是安定了人心。
第二件事,欽天監監正夜觀天象發現不詳災星所指之人竟是後宮中的沈貴人,濟州都督沈自山之女。沈眉莊素來端莊賢淑,堪為後宮嬪妃典範。初聽聞此消息時,後宮無一人信此事,便連太後也趕去求情。後來,卻爆出富察貴人難產乃是沈貴人所害,意在嫁禍已有身孕的華妃,後宮一片嘩然。
謀害皇嗣、嬪妃,心腸歹毒至此,太後也難以原諒。皇帝下旨沈貴人打入冷宮,太後親賜鴆酒一壺。沈自山也因此被削官,念其昔日功勞,貶為庶民。
第三件,則是西南土司叛亂,皇帝召年羹堯回京複職,重掌兵權。朝中之人,對此事多有議論。
有人覺得,皇帝召年羹堯回京是想再演一出隆科多的舊事。
有人覺得,皇帝隻信任年羹堯,這才又把他召回京城。
這倒讓那些觀望的官員們不敢站出來表明立場,畢竟一個不慎,極有可能是小命不保的結果。明哲保身是眾人一致的想法,無人敢前去巴結剛回京的年羹堯,胤禛最為厭惡結黨營私之事,這讓皇帝頗為滿意。
富察貴人一事水落石出,華妃的禁足自然撤銷。
“娘娘,奴婢扶您去禦花園走走吧,整日待在屋子裏,精神頭兒也差了。如今大將軍回京,娘娘倒怎麼好像不開心了似的?”頌芝好奇道。從前娘娘最是喜歡去禦花園,如今卻是連翊坤宮都鮮少出去。
頌芝自然不知道年世蘭心中所想。先前好不容易把哥哥誆出京城,哪裏知道皇帝在這時候除了隆科多,又把哥哥召回京城。從前哥哥受到皇上厭惡之時,隆科多還是安然無恙的。她倒不若待在翊坤宮,也免得孩子再出什麼意外。
她輕歎一聲:“外頭天冷,哪裏比得上屋裏暖和。”
說話間,外頭有人通報曹貴人與麗嬪來了。隨著年羹堯回京消息的傳開,這兩個人倒是又勤快地走動起來。
兩人分別請安之後,麗嬪先道:“嬪妾就說,這後宮裏最暖和的地方就屬娘娘的翊坤宮了,同樣是建了暖閣坐在炕上,就是比不上娘娘屋裏。”
曹琴默接著笑道:“那是,誰不知道這翊坤宮外還埋了火道,就是這熏籠裏添的,也是最上等的材料。所以說,皇上心裏最疼的還是娘娘。”
年世蘭早已習慣她們如此,年家再次如日中天,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道理誰都懂。從前她們也為她做了不少事,有她一日,自然是不會待虧了她們去。
“嘴上都跟抹了蜜似的,皇上待本宮如何,本宮心裏有數。”
年世蘭知道她們想說什麼。自從沈眉莊被賜死之後,甄嬛就極受寵愛,宮裏傳言,甄嬛並不是死而複生,而是純元皇後轉世。雖然明麵上沒人敢說這話,私底下卻傳得沸沸揚揚,想必皇上也是這麼認為的。而皇上自那之後確實待甄嬛極好,不僅還未侍寢就晉位莞嬪,侍寢當天還特賜“椒房”,按民間嫁娶“撒帳”習俗討甄嬛歡心。不止皇帝,就連太後也欽賜首飾,似乎想要說明什麼。
“娘娘不必擔心,莞嬪盛寵不過一時,想那沈貴人剛入宮時不也寵極一時,最後還不是落得個賜死的下場,皇上不過一時新鮮,等這陣子過了就沒興趣了。”麗嬪在一旁勸道,還不時使眼色叫曹琴默替華妃出個主意。
“麗嬪說得是,娘娘當務之急是順順利利把小阿哥生下來,有了小阿哥,這宮裏就沒人能和娘娘爭寵了。娘娘就當莞嬪是在娘娘有身孕之時替娘娘伺候皇上,沒有孩子,莞嬪也興不起什麼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