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1 / 2)

清泉的回響

·張田欣·

初冬的一天,戚潔告訴我她寫了一部長篇小說,並送給我一本厚厚的書稿,請我給她提提意見。當時我一點不感到意外,作為大學中文係的同窗,我一直了解她在這方麵的實力,盡管幾十來年她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但她在文學藝術方麵的才氣與內在蘊藉的特殊氣質,給我和很多同學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看到她的成果,我很高興。

盡管這樣,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還是感到了一種震撼。這種震撼首先來自於不經意間看到的那些美麗的文字。之所以說美麗,是因為它們質樸平實,像我們雲南高原上潺緩奔騰的溪流,清澈透亮,它攜著溪畔岩壁石縫裏的無名小花,清純而又帶著一種撩人的色彩,瞬間使我心裏那些或許正在淡忘的記憶變得鮮活可觸。

作為一起走過幾個革命大時代的同齡人,我立即被裹挾進這部書所描寫記錄的,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裏,被裏麵各種生動真切的小人物所感動,同時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梳理自己經曆中那些與小說主人公相似的生活故事。

誰說懷舊隻是因為老之將至?當我麵對書中那位在戰場上英勇拚殺,流血負傷,在生活中幽默風趣的革命幹部麥雲峰,因遭受錯誤路線的殘酷迫害,臨死前在心裏縈繞著的是一份對妻兒的未能兌現的責任;當我看到兩位普通的母親王予倩和林夢霞對愛人對孩子的綿綿牽掛與柔韌的愛,曆經艱辛甚至忍受屈辱苦痛;當我看到主人公麥青青為了自己的“黑幫家庭”,幼小心靈承受的痛苦和掙紮,看到這個小姑娘為了生命中最光輝的向往與厄運進行的抗爭,我從中領悟了一種生命意誌的堅挺和張力,親切地感到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就在我們身邊。

作者以嶄新的視角,描寫了廣闊的社會背景下雲南邊疆小城一家人的命運沉浮,開掘出深刻的曆史內蘊,帶給我們很多現實的思考,展示了我們和我們的父輩整整兩代人艱苦成長和奮鬥的曆程。

作者對我說,她寫的是自己青少年時代一段刻骨銘心、溫馨而又感傷的往事。

一位前輩老作家說,《高原小城》的故事很可能是作者自己一段人生經曆的藝術概括,因為它真實感人。

我認為,它既然能打動我們的同齡人,打動我們的父輩,那它也一定能打動現在的孩子們,因為小說還描寫了生活在高原邊境小城的、以麥青青為代表的一群活潑聰明、多才多藝、善良友愛、生龍活虎、性格各異的少年。他們出生在建國初期,從小唱著革命歌曲長大。他們的父母親有響應黨的號召支援邊疆建設的轉業軍人、教師,也有當地駐軍、幹部、居民、工農或少數民族。盡管持續不斷的政治運動曾給他們帶來過不公正,使他們自幼年起就長期遭受各種磨難甚至痛苦,但他們艱苦動蕩的生活卻是充滿激情甚至是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