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把服務型政府寫進了報告,原來政府更多是靠管製手段、強製手段,講的是幹預經濟活動。而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而如何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黨的十八大報告做出進一步的回答,報告中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製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現代政府的實質是以民為本的服務型政府,政府隻有通過提供充足優質的公共服務,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合法性。政府回應是現代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問題。政府回應力是現代公共行政的重要特征,表現為政府對社會和民眾的公共需求能及時有效地回應,具有出色的公共需求導向的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政府回應的能力,是當前各國行政改革的價值取向之一。

經過30餘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社會生活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多樣化,社會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民眾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麵對社會和民眾日益增多的公共需求和提出的諸多問題,政府需要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和令民眾滿意的答複。民眾和社會的訴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回應而積聚不滿和矛盾,將會嚴重影響和諧社會的發展。

改革的實踐證明,政府職能的改革與經濟體製的變革是密不可分的,伴隨著社會經濟成分日漸多樣化以及人們的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與需求的多樣化,傳統的政府回應製度已經無法滿足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各種社會矛盾也急需一個高效、準確的政府回應來緩解,這不僅是社會群眾對於政府行政管理的要求,同時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我國處在改革攻關和社會轉型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雙重壓力下,政府為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社會進步,建立並且完善政府回應也就成為了進一步深化經濟、政治體製改革的必然結果。

現階段基層政府回應力的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回應環境的改善、回應製度的創新、回應載體的發展,然而,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生活環境又有了持續且深刻的變遷,正因如此,增強政府回應力,建設一個符合國情又具有較強政府回應力的基層政府,是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與發展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

從總體上看,當前國內有關政府回應力特別是基層政府回應力的論著較少,很高興看到原丁老師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回應力研究》一書中,緊密圍繞當前這一現實問題,本書對我國政府回應進行了較為係統的研究,對我國政府回應發展曆史及現狀進行了較為係統的梳理和分析,並以城區實踐為案例,分析其在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加強地方政府回應實踐取得的成績和值得借鑒之處。同時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理論安排和製度設計,研究我國地方政府在轉型時期,如何提升回應能力,實現有效服務的對策。這項研究在理論方麵的評述恰當而有深度,同時對地方政府的實踐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價值。另外,作者能夠實地調研獲得一手資料和原始數據也著實不易,期望本書的出版將會引起更多有識之士對服務型政府回應力的關注,努力推進中國政府回應力的建設。

嚴新明

2013年3月於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