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病、痛、老、死(1 / 2)

釋迦牟尼也有病、痛、老、死的問題。

身殘誌堅

張海迪是一個頑強的作家,她寫出了一係列令人感動的作品,被大家稱為“當代保爾”。

早在幼年時期,張海迪就因為患上了脊髓血管瘤住進醫院,為了保住性命,醫生被迫對她進行高位截癱的手術。從此,張海迪的生活就被局限在一張小小的輪椅上,失去了上學念書的機會。

不過,身體的殘缺不能磨滅她堅強的意誌,在那張輪椅上,張海迪開始了艱難的自修。她先後自修了多門專業課程,還順利掌握了多門外語。就在張海迪的人生剛剛露出一絲曙光的時候,她又被檢查出患上了癌症。

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治療,張海迪再次挺過了病痛的折磨。在手術過後,張海迪將目光投向了文學創作。短短幾年間,她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一度被日本NHK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多年來,張海迪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經常去社會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的張海迪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曆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還被日本NHK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桑蘭的微笑

桑蘭,這個曾在享有“跳馬冠軍”的美譽,並獲得過多項榮譽的女孩,卻意外的在1998年代表中國參加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的體操練習中失手,於幾秒間由矯健身手變成了癱瘓——桑蘭的第六第七節頸椎錯位挫傷,並伴隨神經組織損傷,可能導致癱瘓。

經過診治,桑蘭頸椎錯位部分已複位成功,神誌清楚,上肢活動能力漸有好轉,但胸部以下已失去知覺……然而,堅強的她沒有選擇沮喪,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這個陽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堅強,以"桑蘭式微笑"征服了無數世人。

桑蘭在堅持康複訓練的同時,仍繼續進修著學業、除了做主持還為香港以及內地20多家媒體寫有體育評述的專欄。

從訓練房到競技場,從領獎台到演播室,這個年輕的女孩始終用她的堅強向世人表明了命運並不可怕,隻要自己有堅強的信念,一樣能讓夢想起飛。

告別了自己心愛的體操訓練場的女孩,如今在“星空衛視”主持一檔《桑蘭2008》的體育節目,她把這一切都看做是自己“奧運冠軍夢想”的延續。因為她希望能在自己跌倒的地方勇敢站起來,換一個角度再次親近她最愛的體育運動。此後,喜愛媒體事業的她開始以一種率直的訪問風格出現在觀眾麵前,用多角度、多層次向觀眾們講述奧運金牌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並以她自然、自信的主持風格和真實的感染力贏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

與生命的戰鬥

高士其是中國著名的科普作家,曾經就讀於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成績優異,在同學中間擁有很高的聲譽。生活對於此時的高士其而言,是充滿了五彩陽光的萬花筒。不過,在萬花筒背著光的一麵,卻隻剩下一片黑暗,高士其就不幸親身體驗了萬花筒背麵的黑暗。

在一次實驗途中,裝有病毒的試管破裂了,高士其受到感染,甲型腦炎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在緊急救治之後,高士其雖然性命無憂,卻留下了一個身體致殘的病根,漸漸全身癱瘓。

沮喪和抱怨,後悔與痛苦,都無法幫助現在的高士其。最終,他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了大學,並忍著病痛的折磨,堅持完成全部的博士課程,才返回國內。

逐漸癱瘓的身體,給高士其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病情惡化的時候,甚至連睜眼都需要他人幫忙。也就在這種惡劣條件下,高士其以驚人的毅力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完成了數百萬字的作品。

有人曾經問他堅持創作的原因,高士其用一句話回答對方:鬥爭是一種樂趣。

失聰的音樂家

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這仿佛注定了在今後的生活道路上將遭遇各種困難和折磨。巴爾紮克告訴人們,苦難將成為天才的墊腳石,將成為能幹者的財富,卻是弱者的深淵。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大師,也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音樂天賦,八歲便能登台表演,十一歲就獨立創作音樂作品,被人們稱為神童。成年以後,隨著貝多芬在音樂上的成就越來越大,他的音樂天地也日漸拓展,一片美好的未來,正在貝多芬的腳下悄然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