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位凡夫俗子被封王(1 / 2)

第一章一位凡夫俗子被封王

萬裏江山如畫,一城風物瀟灑。——這一句詩是青雲樓對燕國京都的描述。

京都真的很大!

街頭巷尾上,一幢幢龍簷鳳角的朱樓在鋪滿青石的闊道兩邊鱗次櫛比;遠山鏡湖中,一葉扁舟劃破碧水連天的萬頃湖泊蒸騰起的嫋嫋水霧;峰青穀翠裏,新雨後斜掛著一道斑斕長虹聳入青雲間的靈秀山巔。

京都其實很小!

從皇親國戚與達官顯貴再到庶民百姓更在意五院的開院招新;會留意崢嶸榜上如水波紋的些許變動,期待在冒著細細炭煙滋滋作響的青燈下手捧那一卷卷破舊泛黃經書逐字逐句地品讀。

這便是燕國的京都,如青雲樓狼毫筆下的詩句——萬裏江山如畫,一城風物瀟灑。

······

······

這一年冬,燕國京都不太冷。至少未名湖不似往年凍冰三尺,可供尋常人家的孩子在其上溜冰玩耍。黃昏時分,西落的日頭將一片餘輝灑在未名湖的湖麵上,被三五隻捕魚的扁舟攪碎成粼粼波光。

也沒有雪落下,故此皇城踞南的南公門外十裏祖道上也就看不見一樁奇景。這讓不少京都裏的閑人們扼腕歎息。

而這一日清晨,晨光和煦,無風微冷。有一道斜長的陰影突兀地出現在祖道上如刀切豆腐般整齊的青石間。

十裏祖道,筆直如線拉成的一般,可供四車齊驅。兩旁每隔三丈遠的距離便栽種著一棵常青柳。因為沒有風,柳條如女子的青絲靜靜地垂落下,似乎想要離地麵的青石更近一點。

祖道隻有在皇族雨氏祭祀先祖時才會人馬如流,若是平日縱使有事,京都裏的人也會選擇從其旁邊的小徑道途繞行。

所以,這一道突兀出現的陰影讓整日清靜寂寥的祖道顯露出一點朝氣。

仔細看那是一道身影,彎彎扭扭似是怪物。原來是由一位麻衣老者牽著一匹瘦弱老馬和瘦骨嶙峋的老馬上馱著的三歲孩童共同組成。

老者牽著瘦馬並不是走在青石路中間,而是靠著右邊。垂落的柳條剛好可以像一縷縷清風撫過馬背上三歲孩童略顯蒼白的娃娃臉,讓他咯咯笑起來。

老人看了一眼馬背上被柳條逗樂的孩童,須白的眉梢和皺著的眼角裏有一縷濃到化不開的慈愛。

一老一少一瘦馬無需沿著,隻要直走便最終無可疑問會走向皇城踞南的恢宏城門——南公門。

……

……

當嶙峋老馬背上的三歲孩童扭過頭,黑黑的眼瞳戀戀不舍地看著最後一根撫摸過他臉龐的柳條時,他們便站在了南公門前。

京都裏的達官顯貴都不會,更確切的說是都不敢從此門入皇城。雖然南公門同其他三門一樣的恢宏,一樣的敞開著。

而這一老一少一瘦馬不是達官,亦非顯貴。

“喂,我要進城了。”

“喂,我要進城了——。”

“你……你們…是什麼人?”

一個身著官服的中年門衛從美夢中被喊醒。他驚恐的望著老者,當看到了馬背上的三歲孩童,又哆嗦著在你後麵加了一個們字。

“我們是要進城的人。”

老者直起腰,將貼近中年門衛的臉拉了起來。一如之前,老者和瘦馬站立在南公門前。馬背上馱著的三歲孩童看著中年門衛眼中的驚恐,黑亮的眼瞳裏露出疑惑不解。

“進城?從此門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