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高等生命:哺乳動物(3)(1 / 3)

麋鹿原是我國的特產,後來,由於天災、人禍,其數量不斷減少。到清代前期,隻有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皇家獵苑”中還飼養著一群,野生麋鹿已蕩然無存了。

19世紀中葉,麋鹿的怪模樣引起了外國人的注意。法、英、德、比利時等國的外交官和傳教士,通過賄賂獵苑守衛、明搶、暗偷等手段,弄走了一批,飼養在各自國家的動物園裏。但在我國,由於清朝末年內憂外患,戰火連綿,使麋鹿數量不斷銳減。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被洗劫,其中的麋鹿或被劫運海外,或做了砧上之肉。這種珍稀動物,自此便在我國滅絕了。

糜鹿在中國絕跡了,在海外卻得到繁衍生息。1956年,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給北京動物園送來兩對麋鹿。此後,英國沃舊恩莊園送歸25頭,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又送來39頭。曆經坎坷的海外遊子麋鹿,終於得以重歸故土。

駱駝——沙漠之舟

駱駝屬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是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駱駝分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隻有一個駝峰,雙峰駝又稱大夏駝,有兩個駝峰。駱駝原產於北美,後來其分布範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

駱駝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為生,能吃其他動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葉和幹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們也樂意取食。食物豐富時,駱駝將脂肪儲存在駝峰裏,條件惡劣時,再利用這種儲備。

駱駝具有兩排睫毛以保護眼睛,耳孔也有毛。鼻孔能閉合,視覺和嗅覺敏銳,這些均有助於適應多風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環境。胸部及膝部有角質墊,跪臥時用以支撐身體。奔跑時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步態,同側的前後肢同時移動。經過訓練和管理的駱駝性情溫順,但也容易發怒,尤其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

駱駝善於在沙漠中行走,因為它有兩對奇特的腳掌,掌下生著寬厚的像彈簧一樣的肉墊,走路時腳趾在前方叉開,這樣,在沙麵上走路不會陷到沙窩裏去。它在旅行中,將頭抬得高高的,眼睛不會被陽光反射到地麵上的高熱所灼傷。

駱駝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據記載,駱駝曾17天不飲水仍能存活下來。駱駝體內水分流失緩慢,脫水量達體重的25%仍無影響。因為駱駝的這些特性,人們稱它們是“沙漠之舟”。它們在沙漠中長途行走時,常常又餓又渴,這時駝峰的脂肪便會分解。經證實,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而不是水。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給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因此有人認為,駝峰實際存貯的是“固態水”,以供給駱駝體內所需要的營養和水分。駱駝平時喝水少,但每次喝水就能在10分鍾內喝下100多升水;排水少,在夏天一天隻排出1升左右尿,而且不輕易開口,防止體內水分散失。冬季,駱駝生長出蓬鬆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脫落,身體幾乎裸露,直到新毛開始生長。雌駱駝每胎產一崽,哺乳期一年。駱駝的壽命為30~40年。

傳統上駱駝被用作重要的馱畜。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5千米,但能長時間地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千米。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16千米的速度,並且能夠連續行走18小時。

早在2000年前的西漢,我國人民就用駱駝作為通向西域的交通工具,尤其是雙峰駝。雙峰駝曾在我國北方廣泛馴養,至今在內蒙古和西北地區仍然能夠見到。過去很長時間曾作為口外與京城之間貿易的主要交通工具,素有“京華之舟”的美譽。

梅花鹿——害羞的“小姑娘”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從分布上來看,野生的梅花鹿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地區都曾有過梅花鹿棲息地,或者說都曾經有過梅花鹿。但目前華北的梅花鹿已經絕跡,在華東,僅江西彭澤縣的桃花嶺估計還有100頭左右。原來產鹿數量較多的東北和中南地區,野生梅花鹿的數量也已少得可憐了。幸而20世紀70年代初,在四川、甘肅的交界處又發現了一群野生梅花鹿,但數量也隻在200頭左右。

梅花鹿的體長為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一般分4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麵黑色,腹麵白色。它的體毛顏色不固定,春夏季略淺些,秋冬季深些,基本色調為棕色。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故稱“梅花鹿”。這些白色毛斑排列比較規則,近乎成縱行分布。梅花鹿非常漂亮,四肢細而長,有利於快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