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報刊
63.陳磊:《兒童與電視的互動關係》,《當代傳播》2003年第1期。
64.陳明:《“積木”意識——兼談電視少兒節目的策劃藝術》,《新聞前哨》2002年第10期。
65.丁邁、田甜:《兒童電視節目與兒童心理需要的應對性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年第10期。
66.穀生華:《教師教學歸因芻論》,《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3期。
67.哈澍:《開啟情商之門——中國兒童電視任重道遠》,《中國電視》2003年第9期。
68.蔣曉明:《對少兒電視頻道定位的思考》,《電視研究》2003年第6期。
69.雷蔚真:《國外少兒電視節目的實踐與探索》,《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年第10期。
70.李金寶:《廣播電視受眾反饋係統理論及模式研究》,《電視研究》2005年第9期。
71.劉荃:《試論媒介環境下青少年的道德觀生成》,《新聞知識》2004年第1期。
72.彭聃齡、張令振:《兒童對電視節目理解特點的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0年第2期。
73.曲青春:《從〈東方兒童〉看兒童電視新聞的製作》,《電視研究》2004年第2期。
74.申繼亮:《論教師的教育觀念》,《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1期。
75.王家賢:《兒童的期盼》,《當代電視》2003年第1期。
76.王建剛、李海容、布拉德利·格林伯格:《中小學生媒介消費的行為模式》,《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
77.沃建中:《電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電視研究》2004年第1期。
78.肖丹:《淺談卡通形象主持人的性格化特點》,《電視研究》2002年第6期。
79.許蓓蓓:《以兒童為主體——談改版後的〈大風車〉》,《電視研究》2002年第6期。
80.餘培俠:《讓中國的“尼克”炫彩》,《電視研究》2004年第1期。
81.張釗:《關於慕尼黑國際青少年電視節的幾點思考》,《電視研究》2002年第12期。
82.趙先權:《論影響新聞傳播效果的障礙因素》,《新聞前哨》1995年第6期。
三、西文圖書
83.Anderson,D.R.et al:The effects of TV program comprehensibility on Preschool children"s visual attention to television,Child Developmeng,1981,52.
84.David Oswell:Television,Childhood,and the home,First published 2002.
85.Dgiles:MEDIAPSYCHOLOG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London,2003.
86.Ellen Wartella,Children As an Audience,台灣新聞學研究,第43集.
87.Flavell,J.H.,Flavell,E.R.Green,F.L.,&Korfmacher,J.E.Do young children think of television images as pictures or real objects?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34,399-419.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