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群身先士卒的中國**政府官員們深入資產階級社會,去美國中部某生產玉米的小縣城L縣去學習訪問交流,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忽悠回來的。其中某位先進工作者來自中國H縣,雖然是一般地圖上找不到的小縣城,卻有一個支柱性產業,專門生產某種小型機械設備,姑且就稱為小風機。來到L縣政府組織的晚宴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在翻譯的幫助下該黨的優秀代表發現L縣與H縣大小差不多,地理位置差不多,當然人口差得太多,並且也有一個專門生產該小型設備的公司,曆史悠久,擁有多項專利,在這個行當可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該領導高瞻遠矚,立即邀請該公司到H縣考察,順便看看是否有招商引資的可能。一群老美們估計聽說在遙遠的東方居然有誌同道合者,加上黨的幹部公關能力確實十分之強,就在198x年的某天,四位美國代表披星戴月首先飛到中國首都北京,繼而轉機到H縣所在省的省會,接著坐了將近10個小時汽車來到了H縣這個一毛不拔的地方。從此,老美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正式與當地政府簽署協議辦了一個中美合資企業,中美各占一半股權。不過,當地政府畢竟留了一個心眼,這遠來的和尚雖然會念經,畢竟不是自家人,誰知道哪一天捧著木魚又回去了,豈不是有礙我民族企業的發展。於是政府在用原有國產企業與老外們合資的基礎上,還留了一小丫自產地,自行發展民族事業。這合資企業,就是a公司合資期間。
雖說是中美各占50%的股份,可是中國政府比較牛氣。畢竟是在中國的國土上,根據中國的《公司法》成立的公司,無論是稅收還是管理都要符合中國特色;而美國人雖然在國際上都牛慣了,可是要他們發揚社會主義精神在一個連二十四小時提供熱水都做不到的H縣駐紮發展,對不起,對於養尊處優的美國人來說,那個年代來到中國純屬發配邊疆,這種事情隻適合白求恩,可能幾百年才出一個。因此上,經過幾輪談判;出於對H縣第一個合資企業的重視,經過黨委多次開會研究,中方政府派出了久經考驗的黨員兩名擔任a公司的董事長和副總經理各一人,美國則派出專家一人擔任總經理,其餘的人員以及廠房麼,自然都是就地取材,絲毫不浪費。據說當年的廠房倉庫,都是中國車間員工們自己燒出來的磚搭的。這樣的管理格局在a公司十年的合資期間沒有變過,隻不過美方總經理基本兩三年就換一次,沒辦法,放眼H縣當年想找個抽水馬桶都很難,老美們確實也不容易。
a公司首任老外總經理就叫a先生吧,據說中國通一名,雖然對H縣不怎麼感冒,但是在遊曆過北京上海後熱愛上了在中國的經理人事業,從H縣回美國後居然辭了職,帶著老婆跑到上海做高管。第二任b先生,據說英勇無敵,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唯一愛好開飛機,終於有一次不幸從天上栽了下來,不過他是退休後在美國栽了下來,不是在中國本土出事,也少了上H縣地方報紙頭條的機會。至於第三任c先生,雖然不是正主兒,卻十分搶鏡。據當地不可靠消息報導,從a公司出門右拐兩百米再左拐三十米再進入一個小胡同兒,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餐館,裏麵坐著一個相當打眼的老板娘就叫石榴姐。話說這老板娘石榴姐不是一般人物,雖然是小地方人,卻生得頗有幾分姿色,且鑽研精神十足,自打不知什麼地方結識了c先生,就撿起了從讀書時候起就沒怎麼摸過了的英語課本,死記硬背加上肢體語言,居然能夠與國際友人溝通無極限。從此石榴姐的餐館就成了a公司的定點招待單位,一年的招待簽單少說也有一百萬年,石榴姐就此撈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後來成為H縣富婆俱樂部創始人之一。
c先生聽聞那是相當地長情,任期滿了回國之後還對石榴姐念念不忘,兩個人一直鴻雁往來,書信不斷。C先生回美國三年後就退了休,可是人老心不老,想要繼續發揮餘熱,和石榴姐兩個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就此合夥做起了跨國生意。石榴姐在H縣聯係小風機備件生產,c先生就在美國賣出去,中國製造,價錢便宜量又足,很多人一直用他,所以兩個人迅速就發達了。中國古人有雲,飽暖思*,沒想到c先生半截如土的年紀也敢於直麵自己的yu望和真情,和自己白發蒼蒼的發妻離了婚,一心一意開始追求石榴姐。
c先生走後來了d先生,但是據說呆了不久就回去了,原因無它,此老外十分節儉,到了社會主義國家以為已經進入共產主義階段,自己的老婆妹妹來中國看他的機票都交到公家要報銷,被中方董事長一個傳真到美國,就此下課。此後再來的e先生,到來的第一天真是在H縣引起了一陣轟動。E先生高瘦英挺,褐色卷發棕色眼睛,模樣有點像老友記裏Rachel喜歡的Joshua,在當時引起H縣所有已婚未婚婦女的集體春心蕩漾,誰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個石榴姐呢,不衝錢,就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