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施蔬菜苗期常見病蟲害及化學防治方法
設施蔬菜冬季加溫或夏秋季遮陽防暴雨育苗,都存在苗床通風差、光照弱、濕度高等不良環境條件,又因幼苗柔嫩,極易發生大規模病蟲害。防治上應嚴格執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加強環境調控,采取生物防治結合必要的化學防控方法控製病蟲危害,提高秧苗質量。以下為幾種設施蔬菜苗期常見的病蟲害及其化學防控方法。
(一)猝倒病
【症狀】猝倒病是茄果類、瓜類、白菜類蔬菜苗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苗期的各個不同階段。幼苗出土後真葉展開前感染病原,幼苗近地表處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後漸轉黃褐色,病部逐漸縊縮、呈細線狀,最終導致秧苗倒伏。苗床濕度大時,倒伏病株及其周圍地麵有白色棉絮狀物。
【化學防治】播種時溫湯浸種或采用2.5%咯菌腈懸浮劑及35%甲霜靈拌種劑拌種處理。發病初期可選用3%惡黴·甲霜水劑600倍液或95%惡黴靈精品35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700倍液噴淋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二)立枯病
【症狀】立枯病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蔬菜苗期主要病害,主要發生於育苗中後期。感病初期秧苗莖基部產生橢圓形黑褐色病斑,病部逐漸收縮、凹陷,幼苗白天出現萎蔫,夜間恢複,當病斑繞莖一周時,秧苗逐漸站立死亡,苗床濕度大時,病部出現褐色同心輪紋或淡褐色蛛絲狀黴層。
【化學防治】播種時種子溫湯浸種或采用2.5%咯菌腈懸浮劑及35%甲霜靈拌種劑拌種處理或用30%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浸種。發病初期可選用20%甲基立枯磷乳劑1200倍液或3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15%惡黴靈水劑450倍液噴淋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三)灰黴病
【症狀】灰黴病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綠葉菜類蔬菜苗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苗期的各個不同階段。子葉變黃、幼莖縊縮變細、最後折斷枯死,真葉初有水浸狀,後發展為淺褐色或黃褐色圓形的梭形病斑,並很快腐爛,莖部有不規則水浸狀褐色病斑,濕度大時病斑周圍長出灰色黴狀物,嚴重時枯萎。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丙烷脒水劑900倍液、25%丙環唑微乳劑3000倍液、40%嘧黴胺懸浮劑1200倍液、25%啶菌惡唑乳油1000倍液噴淋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也可每畝用一熏靈或腐黴利煙劑250克熏殺防治。
(四)白粉病
【症狀】白粉病是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苗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苗期的各個不同階段。發病時葉正麵或背麵有白色小粉斑,逐漸擴大,後連成片,布滿一層白色的黴。從底部葉開始,逐漸向上發展,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白粉,葉色由淺變黃,逐漸失去光合作用能力。發病後病斑上產生黑褐色小點。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25%三唑酮1000倍液或40%氟矽唑乳油5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寧南黴素水劑300倍液、3%啶蟲脒800倍液噴淋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五)蚜蟲
【症狀】蚜蟲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綠葉菜類蔬菜苗期主要蟲害。同翅目蚜科害蟲,主要以成蟲或若蟲刺吸植株汁液,在蔬菜葉背或嫩葉上危害,造成節間變短、彎曲,幼葉向下畸形卷縮,使植株矮小,影響秧苗正常生長。同時蚜蟲能傳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遠遠大於蚜害本身。
【化學防治】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也可每畝用22%敵敵畏煙劑500克密閉熏殺。
(六)粉虱
【症狀】粉虱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綠葉菜類蔬菜苗期主要蟲害。同翅目粉虱科害蟲,主要有白粉虱及煙粉虱。以成蟲、若蟲集中在幼嫩葉片背麵吸食汁液,造成葉片褪色、變黃。危害時還分泌蜜露,汙染葉片,誘發黴汙病,同時傳播病毒病,嚴重時秧苗枯死。
【化學防治】可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8%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1000倍液、10%聯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較重時,用25%的蚜虱一遍淨煙熏劑300克熏殺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熏殺2~3次。
二、設施蔬菜成長期常見病害及化學防治方法
(一)病毒病
【症狀】病毒病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薯蕷類、綠葉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
病毒病有花葉、卷葉、黃頂、條斑等多種類型,主要症狀表現為葉片有深淺相間斑駁、皺縮、葉片小、葉色淡,莖果有黑褐色斑塊,植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不易開花結果。主要有花葉病毒病、條斑病毒病、黃化曲葉病毒病等。
【化學防治】蚜蟲、粉虱的防治尤為重要。發病初期可選用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20%鹽酸嗎啉胍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二)霜黴病
【症狀】霜黴病是白菜類、甘藍類、瓜類、茄果類、豆類、綠葉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主要危害葉片,葉緣及葉背初現水浸狀病斑,病斑擴大後因葉脈的限製呈多角形黃褐色斑塊。濕度大時,葉背麵有灰黑色的黴層。葉緣卷縮幹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1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2000倍液或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6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黴威鹽酸鹽懸浮劑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也可每畝用20%百菌清·腐黴利煙劑300克熏殺防治。
(三)灰黴病
【症狀】灰黴病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甘藍類、白菜類、薯蕷類、綠葉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
葉片染病多自葉尖向內呈V字形擴展,初水漬狀,後變黃褐色至褐色,具有深淺相間的不規則輪紋。莖及葉柄病處可見因失水而出現的裂痕。果實染病時,蒂部及臍部先染病,後向果實表麵擴展,導致幼果軟腐。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丙烷脒水劑900倍液、20%丙環唑微乳劑3000倍液、40%嘧黴胺懸浮劑1200倍液、25%啶菌惡唑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也可每畝用一熏靈或腐黴利煙劑250克熏殺防治。
(四)早疫病
【症狀】早疫病是薯蕷類、茄果類、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葉片有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上有黑色的黴層。葉柄、莖稈、果實常產生橢圓形至不規則的凹陷壞死斑,也有同心輪紋。後期病部表麵密生黑色的黴層。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7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五)晚疫病
【症狀】晚疫病是薯蕷類、茄果類、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水浸狀病斑。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並有白色的黴狀物。莖部或葉柄染病,有褐色條斑,略凹陷,邊緣不清晰。果實表麵有白黴,後期迅速腐爛。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乙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8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六)葉黴病
【症狀】葉黴病是茄果類、瓜類、豆類、綠葉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葉片染病,多發生在中下部葉片上,後向上部擴展。葉片正麵出現黃綠色褪綠斑,背麵密生灰白色茸狀黴層。後期葉麵有多角形至不規則褐斑,四周具黃暈,葉片卷曲、幹枯。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40%氟矽唑乳油5000倍液、25%啶菌惡唑乳油1000倍液、2.5%咯菌腈懸浮劑1000倍液、30%醚菌酯懸浮劑25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七)潰瘍病
【症狀】潰瘍病是茄果類、根菜類等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特別是青幼果及肉質根形成時期。發病初期下部葉片邊緣褪綠萎蔫後卷曲,全葉呈青褐皺縮幹枯。葉柄、莖部感染時有灰白色至灰褐色條斑,莖部開裂,維管束褐變,造成全株枯死。
果實染病,有暗褐色瘡痂狀隆起,四周乳白色,果實表麵粗糙。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40%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或20%噻菌酮懸浮劑400倍液、14%絡氨酮30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2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八)黃萎病
【症狀】黃萎病是茄果類、根菜類、芹菜等綠葉類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可發生於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特別是茄果類開花坐果初期。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高溫時呈萎蔫狀,早晚可恢複。後期病葉由黃變褐,全株葉片變褐萎垂脫落,莖部維管束變褐。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20%二氯異氰脲酸鈉可溶性粉劑400倍液或50%多菌靈磺酸鹽可濕性粉劑700倍液、60%多菌靈鹽酸鹽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惡黴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每株灌1000毫升藥液。每5~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九)綿疫病
【症狀】綿疫病是茄果類、瓜類蔬菜成長期主要病害,主要發生於果實成長時期。葉片染病有水浸狀大型褪綠斑,慢慢腐爛,有同心輪紋。莖部染病初呈水浸狀,後變暗綠色或紫褐色,病部縊縮。受害果病部稍凹陷,暗綠色圓形斑點,易脫落,表麵長出茂密的白色黴層。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液1500倍液、72.2%霜黴威水劑600倍液噴霧防治。各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