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後記(1 / 1)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環球時報〉研究》是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中心的博士生項目。從選題確定、申報立項,到形成論文框架、初稿、修改定稿直至最後成書,都得到了我的專職導師王武錄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幫助。王老師是國內報刊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具有豐富的新聞實踐經驗與理論造詣。他自2002年春在方方麵麵關心支持下而籌建的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現已成為具有很高知名度的黨報教學科研基地。2003年王老師將我作為他的首批博士弟子之一收於門下,是我莫大的榮幸。幾年來,導師對我學業上精心指點,工作上全力支持,他在為人、為師、為文、為事等方麵體現出的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嚴謹作風,值得我永遠學習。他對新時期黨報黨刊改革發展的殷殷關切與孜孜以求,更為我樹立了事業的坐標,將使我終生受益。

我的兼職導師是人民日報副社長何崇元高級編輯。作為環球時報長達12年之久的總編輯,他領導環球時報完成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跨越,成就了中國報業改革發展中的一段傳奇。每次到何老師辦公室拜訪,聽他如數家珍般地談論環球時報的一點一滴,或向他彙報我的研究心得,請他為我解疑釋惑、指點迷津,近距離感受何老師的卓越才智和魅力,總令人如沐春風!

環球時報現任總編輯胡錫進高級編輯為我的博士學位論文調研和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胡總編在接受訪談時總是給我思維敏銳、見解獨到、談吐雄辯之感,使我很受教益。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博導張虎生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李曉華教授、周鴻鐸教授、宮承波教授,參加了我的論文選題報告會;新華社副總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博導劉江高級編輯,人民日報原國際部主任馬世琨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雷躍捷教授、張舒教授、哈豔秋教授,參加了我的論文答辯。各位專家學者為拙作提出了聰慧的意見和寶貴的建議,真知灼見讓我獲益良多。

在我為準備撰寫博士論文而展開的調查研究過程中,有許多同誌熱忱相助,他們是:人民日報社對外交流合作部主任、環球時報原駐朝鮮特派記者趙嘉鳴;環球時報副總編輯吳天紅、方琴、段靜濤、吳傑、孟宇紅、謝戎彬;環球時報英文版執行主編張勇;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常務副主任戴元初;環球時報市場推廣中心主任李華楓;環球時報編輯、廣告和發行等部門的朱研、姚利、李佩翰、夏穎、李虹、塗榮斌、張穎、陳路、陰皎、李穎、黃曄武、餘尚紅等同誌……我感謝他們給予的幫助。還要感謝許多未曾謀麵的環球人,正是他們的實踐與總結,為我完成博士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黨總支書記、新聞係主任雷躍捷教授,副院長陳作平教授,傳播係主任鄧炘炘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京林教授,路永民、金勇、張彩、王燦發、劉年輝、曾慶香等同事和好友,對我的學習、研究和工作給予了積極支持,讓我心存感激。

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的閆永棟、詹新惠、成文勝老師,本團隊的兄弟姐妹們,對我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倍感溫暖。

感謝我任教的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班的同學們,在新聞編輯課上我們一起研究《環球時報》,教學相長。2006級新聞班鄭蘊彤同學,還為本書寫作提供了具體幫助。

在書稿修改階段,得到了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任記者李佳騏的鼎力相助,在此深表感謝!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幾年來,他們分享我的甜酸苦辣,給了我溫暖而堅定的支持,給了我寫好本書的智慧和信心,祝福我的家人!

張曉紅

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