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兒番外(1 / 1)

皇祖母已離我們而去,我也終於卸下了那個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擔子,做我的閑散王爺去了。皇祖母最後的決定是英明的,我確實不適合做皇帝,三弟卻有不錯的能耐,隻有他才能把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發揚光大。不過皇祖母還是不放心我,她特意將父皇在潛邸的封號給了我,意在時刻提醒我,我是父皇的長子,新帝的長兄,對皇室依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王爺,太皇太後身邊的嶽公公來了。”在我的新府邸,小太監來通報說。

“快請他進來。”皇祖母的頭七已過,不知嶽公公此時到來有何用意。

“老奴給王爺請安。”

“公公快快請起,來人,上茶。”

“謝王爺。”

“公公勞碌一輩子,現在終於得空了,不知求見本王所為何事?”

“老奴是來傳太皇太後密旨的。”

“什麼!皇祖母還有密旨留世?”

“正是,請王爺接旨。”

“孫兒接旨。”

“太皇太後懿旨,著裕親王任太平宮副統領一職,三年後正式接替洛親王統領太平宮。”

“皇祖母竟然將太平宮交給本王,本王何德何能。況且皇伯當得好好的,為何要讓我接替他的位置。”

“太皇太後說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皇伯也該歇歇了。再說了,王爺您想想,您喜歡寄情山水,遊遊山玩玩水順帶的辦辦差,不是很好嘛,這麼好的差事,舍你其誰,您可不要辜負了太皇太後的一片好意啊。”

“對呀,公公說得有理,多謝公公提點。”

“王爺您折煞老奴了,您能明白主子的良苦用心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對了太皇太後還特許王爺每月隻需初一十五上朝便可。”

後來才知道,小嶽子在來我府邸之前已經去二弟的寢宮宣過一道旨意,皇祖母賜了二弟一根黃金鑄造的鞭子,可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想是模仿的宋代包拯的打皇鞭。皇祖母知人善任,即使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忘為我們鋪路,真是為了大祁鞠躬盡瘁呀。

由於皇祖母單獨修建了陵寢,在陵寢尚未完工之前,停棺壽寧殿,日夜有高僧念經祈禱。其實她當年的心結一直並未打開,她無法忘懷皇祖父和父皇的死,帶著那份歉疚之情她兢兢業業地勞碌了大半輩子,現在終於能安息了。

三個月後,陵寢完工,欽天監早已選好落葬吉日,我作為長孫和大皇伯一起主持了整個葬禮。

整個京城被素色包裹,家家都掛上了白幔,一路上都有老百姓跪迎太皇太後靈位,更有一些早年受過皇祖母救治的老人在一旁痛哭流涕泣不成聲。一路上走走停停,竟是到了申時才終於到達了皇祖母的陵寢,在高僧的祝禱中,棺槨終於下到了墓室之中,隨著石門的關閉,皇祖母終於落土為安了。

“太皇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太皇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有不少百姓是隨著隊伍一起來的,叩拜聲不絕於耳。接下去有高僧和姑子輪流唱經,等一切落定,我們回到宮中已是第三天的午後了。

這是皇祖母落葬後的第六天,正好是十五,太陽徐徐升起之時我按例穿戴整齊去上朝。

勤政殿中,

“皇上駕到。”現在的總管太監依舊是父皇的小允子公公,三弟身邊的小太監還太小,當不起此重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謝萬歲。”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臣有事啟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