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想到的辦法,其實就是楊寰宇曾經想過,也對溫玉如做過暗示的想法。當時,楊寰宇曾笑著說溫玉如心太軟,讓溫玉如猜測了很久卻不得要領。這想法就是在東南亞扶持那些獨立人士,幫他們組織武裝,然後挑動他們與英國和法國的殖民政府作戰。這種形式的戰亂,其實就是內戰。殖民政府維持他們殖民統治的武裝力量,並不是來自於英國或者法國本土的軍隊,而是他們組織當地人建立起來的土著軍隊。在這種軍隊裏,軍隊的核心和主要的軍官都是英國人或者法國人,這主要看是那個國家的殖民地。英國人的殖民地,軍官們自然是英國人,法國的殖民地,軍官就是法國人。
不管是第一步挑動那些人反抗殖民,還是再以後,想法再挑動這個東南亞的殖民國家裏,不同種族的戰鬥,核心就是一個,讓他們自相殘殺。通過這個方式,來消耗這些土著的數量。隻是後來,楊寰宇卻並沒有和溫玉如點破,也沒在溫玉如麵前再次提及,因為這想法讓他有種負罪感!畢竟不管是什麼民族的人,為了奪取人家的土地,而去挑動他們進行內戰,每每想起,楊寰宇都自覺他的雙手會沾滿血腥。
但是,今天既然再次提及東南亞的問題,這個潛在的,將來華夏統治東南亞存在的最大的麻煩,他就不得不提出來。隻是楊寰宇這次換了個溫和一點的方式,他想把華夏裝扮成一個解放者的麵目,通過收買人心來解決這個麻煩。隻是這個方式有風險,那就是一旦收買人心不成,那就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這條路,就是用鮮血來洗去當地土著們心裏的痕跡。這樣的話,將來的華夏勢必在國際社會會變得名聲狼藉。
隻是吳佩孚的想法,處置的手段,和楊寰宇的想法有所不同,但又殊途同歸。他的想法是建立在楊寰宇判斷的日本會跟隨德國向英法宣戰,之後出兵染指東南亞的基礎上的,他想讓日本人來充當劊子手。吳佩孚的想法很簡單,既然華夏統治這些東南亞的土著會引起他們的反抗,那麼日本人要統治他們,相必也會遭遇同樣的局麵。那就讓日本人先出兵去占領這些地方,讓日本人去把那些反抗最堅決的家夥殺一遍,如果日本人能把那些當地土著殺光就更好了。這樣的話,等華夏在日本人手裏再把這些地方拿過來時,那些主要的反抗分子相必也被日本人殺差不多了。而且,以印度為基地的英國佬,要作戰的話,他們的對手也首先是日本人。華夏可以做個漁翁,先悠閑的看看戲,等到時機成熟,收網捕魚就行了。
“我覺得,咱們可以先不表態,等日本人先去和英國佬、法國佬們打麼,當地土著也讓日本人先去清理一遍,之後,我們就以護僑的名義,趕走日本人,把那些地方接受回來就行了。”吳佩孚猶豫了好一會,才把他的想法說了一部分出來。他沒說的是,他還有個想法,在日本人占領那些殖民地後,華夏可以組織些人,冒充當地土著去襲擊日本人,引誘日本人向當地土著們開刀。隻要日本人舉起刀,往後的事情就好辦了,不管是串聯鼓動,還是繼續冒充土著襲擊日本人,引發日本人更大的怒火,都可以根據形勢做選擇。當然,也可以冒充日本人,去殺當地土著,引導當地土著們,反對日本人的統治。這才是吳佩孚想到的絕戶計,殺光那些土著,讓日本背黑鍋。
“要是日本人不動手呢?”熊式輝覺得吳佩孚有些想當然了,雖然吳佩孚職銜比他高,資格比他老,但既然是開會,他依仗著是楊寰宇的嫡係,大起膽子直接反問道。
熊式輝的反問,讓在場的吳佩孚和葉開鑫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畢竟這個假設是建立在楊寰宇的預計假設之上的,他們都把眼光看向楊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