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就是華夏的西藏問題了。馮玉祥與英國人的交易瞞得了別人,瞞不過他。不得不說,溫玉如在對外情報上,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不但搞明白了馮玉祥和英國人的交易,還搞明白了英國人給馮玉祥提供了多少金額的援助。楊寰宇肯定要砍斷這支黑手,至於馮玉祥收到多少軍援,那是蔣誌清要頭疼的事情。但在藏區的問題上,你英國人怎麼吃下去的,還得怎麼給我吐出來。
第三件事,則是香港問題。楊寰宇要求廢除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關於割讓香港,以及其後簽訂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的九龍半島等領土,要求英國歸還。當然,具體的歸還方式以及何時歸還可以協商。
第四件事是華夏和英國人主導的緬甸之間的邊界問題。這個問題是純粹就是楊寰宇打算用來還價時為自己找來的籌碼。在楊寰宇眼裏,隻要二戰爆發,日本進軍東南亞。楊寰宇就會乘機把整個東南亞劃進華夏版圖。到那時,這個邊界怎麼定還重要麼?都是華夏的聯邦了,怎麼劃分行政區劃,還不是華夏政府一句話的事?沒錯,楊寰宇就是打算效仿蘇俄,把東南亞的小國都做為華夏的加盟共和國,並入到華夏的大家庭裏來。
至於對英國人的回報,一個就是歸還戰俘。當然,這要秉著戰俘自願的原則。這個自願,當然又是楊寰宇的一點小花樣了。華夏海軍學校的大部分人都跟著學校遷到了旅順,但是,海軍在華夏的發展依舊緩慢。接下去,隨著大批艦艇的陸續下水,華夏自然對海軍人才有個比較大的缺口。不容否認,在這批英國海軍的俘虜裏,有著一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楊寰宇不會讓他們進入華夏海軍服役,但可以讓他們進入海軍學校充當教官。雖然這些人在海軍作戰理論上相對落後,可在操艦、輪機、航海、維修保障等方麵,不存在落不落後一說。特別是在對海洋的認識上,對洋流、海上惡劣天氣時的處置等方麵的經驗,更是華夏海軍說嚴重缺乏的。楊寰宇又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第二個回報就是對中東剩下的地區,對英國人的一個承諾了。楊寰宇保證,除了科威特以外,不讓漢誌再對其它的英國在中東的控製區產生野心。至於科威特,那是漢誌國王伊本·沙特的感恩地,當年伊本·沙特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科威特度過的,出於感恩,伊本·沙特要與科威特的國王一起分享現在的榮光。不把科威特並入漢誌,又怎麼來一起分享榮光呢?
麵對楊寰宇提出的如此厚顏的要求,孫寶琦有些哭笑不得。你強行要人家並入漢誌,還是為了報恩?他那裏知道,要不是因為太過份,楊寰宇甚至都想把伊拉克也一起吃進來,這些地方,地下的油可是全是流淌著的黑金啊。割來科威特,也算是對伊本·沙特把卡塔爾劃為租借地的報答吧。楊寰宇心裏是這麼想的。
“我們向英國人提了這麼多的要求,我們給他們的回報,實質性的隻有歸還戰俘。這樣做,會不會有點不合適?”孫寶琦看著楊寰宇交給他的談判綱要,感覺有點為難。
“對中東的其他英國附屬地和控製區的保證,就是最好的條件。他們要是覺得吃虧,可以不答應。我不保證伊本·沙特會不會為了繼續和他的親戚們爭家產,繼續用軍隊去和他的表哥堂叔的什麼人去講道理。”楊寰宇理直氣壯的說道。
這不是訛詐麼?孫寶琦心裏腹誹著。回頭想想,也是哈,整個阿拉伯半島剩下的那幾塊地方,伊本·沙特在華夏幫助下,想打下來也不會太費勁。畢竟現在的英國太虛弱了,在派出來的海軍全軍覆沒以後,英軍還敢不敢打都是個問題。或許這個保證才是英國人最關心的問題。以華夏現在在漢誌國王伊本·沙特心裏的影響力,隻要楊寰宇表示支持,伊本·沙特絕對有膽量繼續開戰,打下整個阿拉伯半島。
有了這個想法,孫寶琦當然不再繼續擔心談判能不能談下來。想當年,英國人和列強逼著清朝簽下《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以及後來的《庚子條約》等種種不平等條約時,不也是這樣幹的嗎?現在不過是風水輪流轉,華夏和英國人的處境,相互打了個顛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