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葉企孫和俞大維組建起了兵工署,楊寰宇的心情十分的好。這總算解決了長期縈繞在他心裏的一塊心病,不過顯然還不夠。無線電通訊、理化、應用化學、彈道學、精密機械、冶金材料、光學、航空技術、船舶艦艇這些研究所的建立很容易,各個學科找幾個專家就能把研究所的架子搭起來。但要這些研究所出成果,那就非常不容易了。
支撐這些研究所的基石是大量的各個領域裏的優秀人才,而眼下的華夏,顯然並沒有那麼多可用的人才,這就需要和大學合作。門類齊全,科研設施齊備的大學,才是這些研究所最終能出成果的保障。
前一段時間,楊寰宇首要解決的是北方特區轄區內的穩定。民眾生活的穩定、軍隊的穩定、經濟次序的穩定。而接下來,無疑就要考慮北方特區的發展。想要發展,建設中的整個教育體係,無疑才是重中之重。
好在當初楊寰宇在張家口埋頭積蓄力量時開始,他就很注重基礎教育。在高爾察克帶來的大量俄國教師的幫助下,張家口建立起了完備的從小學到中學,然後到技工學校的教育體係。在後來段祺瑞主政的時期,更是把這個基礎教育體係,推廣到了全國。可這個體係,隻是解決了當時楊寰宇發展工業,為各個新成立的工業企業提供合格工人和技工的需要。現在,這個體係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北方特區發展的需要了。
張家口工業大學的建設,一直不很順利,這與楊寰宇沒精力去管也有很大的關係。一所綜合性的工業大學並不是隻投錢就能建立起來的,這裏牽涉到了幾個方麵。北方特區的合法性,充足的師資力量,完善的實驗室,齊全的文獻資料體係,優秀的生源,以及合適的學術氛圍和生活條件。這些方方麵麵的條件缺一不可。
這個年代的華夏知識分子受到孔孟之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天地君親師的觀念幾乎深入骨髓,所以大多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講究為之服務的政權的合法性。可以說,除非他們對眼下正統的政權非常不滿,除非他們走投無路,不然,他們是不會為一個敵對的政權去服務的。這在華夏的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北方特區政府,在華夏現在所謂的正統的南京政府嘴裏,那就是叛軍。雖然,雙方並沒有刀兵相向,可依然在大部分的知識分子眼裏是叛逆。這就使得張家口工業大學在籌建之處就非常不順利。那些在上海、武漢、南京、北京等地大學裏教書的先生們,沒理由放棄眼下舒適的生活條件和現有的飯碗,跑到一個被現今政府為叛逆的地方去工作。
加上這時候的華夏,依舊是崇古薄今重文輕理,文學、藝術、哲學、曆史、教育、農學、外語、政治這些學科充斥著各所大學。而理工科的教授本來就很少,學科也相對極為單薄。這就使得張家口工業大學的師資力量很薄弱。
這個問題是楊寰宇一時也無法解決的,總不能派人去把需要的教授們去綁過來。當然,現在南方的戰亂,對比北方的平靜祥和,或許會讓一批教授離開南方跑到北方來。可楊寰宇顯然不喜歡這樣守株待兔式的招徠人才。
那要怎麼才能吸引人才加盟呢?楊寰宇幾番思量,決定從兩個方麵入手。第一個自然是砸錢了,這是最容易出成效的手段。楊寰宇決心要在張家口工業大學建立起各個基礎學科國內第一流的實驗室。備齊能買到的所有需用的實驗設備,他讓經濟指導委員會裏的侯德榜、熊慶來、葉企孫、曾昭掄、丁文江、翁文灝、梅貽琦、周仁等人幫助開列在化工、物理、生物、醫學等學科實驗室的實驗設備清單。派人前往歐美各國去采購,並且,讓這些人在采購過程中,把在國外能找到的各種學術期刊和學術資料都購買回來。除此之外,還讓在美國的孫衛叔聯係洛克菲勒,請他幫助聯係美國的大學,讓人去各大學的圖書館,拍攝和抄錄一些現在已經買不到科技文獻資料。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張家口工業大學,建立起國內第一流的硬件條件來吸引其它大學的教授學者到北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