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瓊尼想退縮,但是有人不幹了!不是國防軍也不是複國軍,而是蘇俄的總書記斯大林。在遠東,布瓊尼就沒打過勝仗,不管是入侵蒙古,對陣國防軍,還是後來在伊爾庫茨克和複國軍鏖戰,再到這一次和複國軍的再次交手。前一次和複國軍作戰,僅僅丟了伊爾庫茨克,這一次,一度後退了兩千公裏,雖然後期又奪了近一半回來,可那隻是出於宣傳的考慮,真實的情況,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斯大林依然堅定的支持布瓊尼,可在這個檔口,布瓊尼你竟然想撩挑子,這才真的是叔可忍,嬸不可忍了。你布瓊尼知道不?為了讓你帶兵,在政治局會議上,擔了多大的風險麼?為了不讓托洛茨基再次染指軍權,我花了多大的代價麼?
在蘇俄政治局的內部爭鬥中,斯大林已經逐漸占據了上風。不過,他還沒有占據絕對的領導權。這個上風也是在聯合了李可夫和布哈林的情況下獲得的。在實際權力上,他現在隻是掌握了內務部和部分軍權。所以,斯大林對掌握著遠東軍權的布瓊尼撂挑子的行為,異常憤怒。
布瓊尼自然知道他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滿,無奈之下,隻好繼續占住他現在這個位置。可他實在不想主動去和圖哈切夫斯基作戰,於是,三十多萬蘇俄紅軍就在複國軍的防線附近布防,打算和複國軍進行相持。對於布瓊尼的這個做法,圖哈切夫斯基也沒在意,隻要蘇俄紅軍不主動挑起戰鬥,他自然也樂的抓住這個時機,消化新占領的區域。
遠東的槍聲,就這樣又一次的沉寂下來,對於這個結果,楊寰宇還是挺滿意的。在他眼裏,俄國人最好就是這樣,打打停停,不斷的相互消耗,最好打個幾十年。
不過,遠東現在並不是楊寰宇關注的重點。他的注意力始終還是放在日本人這邊。和日本人的談判已經拖了半年多了,和楊寰宇預計的一樣,雙方的談判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雙方都是自說自話,沒能再任何一點上達成共識。可雙方又都頗為默契的維持著這場談判,沒人宣布談判麵臨破裂。顯然,這是雙方都還沒準備好繼續開戰。
日本人在準備什麼,楊寰宇還沒有了解到。但不外乎就是兩種可能,在經曆了五十七師的打擊之後,日本人終於正視了裝甲部隊的優點,那麼他們要麼在仿照國防軍,建立他們自己的裝甲部隊,要麼是在研製反坦克武器。具體的內容,楊寰宇無法獲得,而他前世的經曆,到現在已經無法再起作用。通過這幾年的努力,這個時空和他的前世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樣一來,就意味著楊寰宇對兩種可能性都要做出預防。應對日本人可能裝備的反坦克武器,比如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手榴彈、反坦克炮等等,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采用機動性能更好,防護能力更強的新型坦克。楊寰宇的選擇使用T-35來替換原來的T-28,並為坦克配備鎢鋼芯的穿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