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當我遇到新挑戰時,我總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思考靜靜的去解決問題,不管是從自學五筆也好或是向“順”請教CAD或是自學黑客或是自學網頁三劍客,都離不開自己一個人默默的思考問題,像這樣的問題,對於我一個初中沒畢業的人來說,每一次,都是一種挑戰,我把這種挑戰當作是生存的遊戲和生存樂趣,而為此我雖然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工作的充實令我忘記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正是這種充實能令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不是有一種說法“一個人隻要每天少睡四個鍾頭,就可以比別人多活六分之一的時間”。一直以來我都是在投資自己的技能卻沒有辦法真正的來投資自己的大腦。我想這是我最大的缺點也是我最大的優點吧!
在設計部的第二天開始,我一直在找三坐標的操作手感。也一直在看著那份日文的說明書,雖然我不認識它的文字,但是,我能認識它的圖標,每個圖標我都認識隻不過它的功能在我還沒有去實行之前,我還是一樣的不了解,在前麵一個月的工作中我就一直呆在那個橫溫室裏,每個人都下班的時候,我還呆在那裏,別人六點鍾下班我卻是等晚上十點鍾下班,在這個時候,我進了設計部是沒有加班費的,隻有工件的出圖業績以及那點微弱的底薪,盡管如些,我還是對於在這個設計部裏找到了我對工作的樂趣,在這裏我也看到我工作的未來。每一次遇到問題時,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對著那個問題發呆,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當解決完這個問題,解決完後,我每次都會想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其它的解決方法。如是的想著,如果的解決的著,令我最開心的是吳課長竟然真的找了人,幫我把那份日文的說明書給翻譯出來。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這份文件是她自己日夜趕工翻譯出來的。
吳課長我機械設計的引領人,她在這家工廠做出了很多貢獻,聽說她留學於德國柏林理工大學,撐握多門外語,分別有、日語、德語、英語。在這家機械廠裏所做的部件都是為了出口轉內銷,它生產的部件出口於台灣、印度、新加坡、等多個地方,所講究的部件都是精細中的精細,居我所知我們國內的機械誤差一般都是控製在0.100毫米還在用,而這家機械廠它的精度隻要是設計圖紙所要求的公差一般都不能超過0.02毫米,我們所生產的部件除大工件外,小工件都需要設計部進行重複的檢測,必要時還得在一個專用冷凍庫裏嚐試組裝試驗,這並不是我們國家就沒有生產精密部件的能力,而是因為我們中國生產的工匠心或者是利益心給蒙閉掉。這並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有時候為了生存而身不由己,這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沒有正確的去對待自己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