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序(1 / 2)

故事的主人公阿力,是山東人,出生於70年代末期,並沒有山東人的高大,175CM,瘦瘦的,用阿力自己的話說因為是家裏的老大,當時家裏窮,但凡有點好吃的,老爸老媽都會留給弟弟妹妹,所以身高還沒有妹妹高,這個也讓阿力多少有點鬱悶和不平。

阿力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從小到大從沒有因為學習而讓家裏擔心過,而且阿力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每周上兩三天課,其餘全部用來逃學了,阿力自己也說,因為成績一直很好,老師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他的這種不良行為了。到高中後這種不良行為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當時流行拜把子,做幹兄弟,阿力與4個學校的同學也緊跟時代潮流磕頭拜了把子,因為年齡最小,排行老四。四人夏天偷偷騎著摩托車(雅馬哈250,在當時也很流行)帶著一箱啤酒,弄點下酒菜,白酒是每次出去必帶的(做醉蝦必備的),到海邊找個碼頭,陰涼的地方釣魚釣蝦,也不知道那裏來的那麼多精力,阿力有時候也想把自己解剖開看一下咋長的;到了冬天幾個人用木板和鐵條做幾個滑板,找個結冰厚實的水麵去滑冰,高興了捅幾個冰窟窿把衣服一脫,跳到水裏洗個冷水澡,反正也不知道一天到晚那裏來的那麼多樂子,每次提到這個,阿力牛逼哄哄的說,現在的孩子再也找不到哥那時的灑脫和樂趣了,這個到是真的,因為即便在當時又有幾個孩子能在上學的之餘做到阿力這樣的灑脫呢?

高中生活對眾多孩子來說是枯燥的,緊張的,上高二後,4個幹兄弟除了阿力外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了緊張而枯燥的學習中去了,偶爾幾個人聚在一起,聽老幺阿力吹下牛逼,到高三後因為三哥老溫學習成績一般般,也就不打算參加高考了,於是兩個人經常跑去老溫大舅那裏(是當地混黑社會的頭頭,年齡其實也不大,不到30歲),也許是年少輕狂,也許是年輕人對當時的混社會的人有種盲目的羨慕,阿力和老溫也被他大舅每次聊的海闊天空而羨慕不已,在之後不久的暑假幾個幹兄弟閑來無事,便商量著做點事情,最後每人出錢買了一輛人工蹬的三輪(在山東當時蹬三輪車也是謀生的一種手段,縣城裏麵當時沒有出租車,縣城也不大,繞城一圈也就10元錢),幾個人蹬了一個暑期,你還別說掙了好幾千,在當時萬元戶都是很少的,幾千元也算是有錢人了,讓幾個家夥興奮不已,於是商量著幹脆平常上學沒時間蹬就把車子租出去,每天收點錢這樣也不會讓三輪生鏽,簡單的想法卻為後麵鋪了一條謀生的路子。

時間從不因為某個人優秀或苦惱而停留,阿力幾個兄弟也馬上麵臨高考,而今年的高考對山東的很多考生來說卻有著不一樣的味道,高考改革從山東試點開始,擴招及900分學製,這個也讓學習不好的三哥老溫看到了一點點希望,高考過後馬上麵臨填報誌願,阿力同幾個兄弟夥一商量盡可能的報濟南及附近的學校,這樣大家離的近好照顧,於是阿力隻填報了山東師範大學,填報誌願表交到班主任那裏後,班主任看到阿力隻填報了一項,於是在後麵服從調配一欄上給打了個勾,就是這麼一筆改變了阿力今後的生活,或許這個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阿力和幾個兄弟夥的生活卻沒因為填報誌願而受到影響,幾個人現在已經把三輪車生意擴大了好多倍,三輪車也已經近百輛了,阿力幾個人空了也去蹬下三輪賺點份子錢,樂在其中。

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也很快寄過來了,阿力被重慶的一所大學錄取,這讓阿力也糾結了一陣子,後來被幾個兄弟夥一番遊說,還是選擇去了重慶,用大哥的話說,最多4年不見,為了以後生活和事業更加美好,這算個球。

阿力沒讓家裏人送,把重要行李托運到火車站,自己坐了2天3夜的火車去了重慶,阿力一直在想自己一個山東的漢子,習慣了大餅卷大蔥,到重慶後是否能習慣麻辣的火鍋味道,但是一段時間後,重慶的生活就改變了阿力之前的想法,而且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阿力所在的係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在當時屬於一熱門專業,但阿力從不關心這些,在到校後的第二天就與一同班妹子一見鍾情,用阿力自己的話說,山東的孩子還是太傳統,太老實,一遇到火辣辣的重慶妹子就淪陷了,但是他們的這段感情也讓班裏的所有同學一直羨慕著,因為到現在他們還是幸福的在一起。對很多學生來說大學與初中高中相比那是有本質區別的,是完全可以放鬆下來的校園生活,唯一的壓力就是英語四六級考試,這成績直接影響到畢業證的獲取,但對阿力來說,校園生活還是一如既往,該學習的時候從不落下,該玩的時候從沒人能阻止,英語四級考試在大一就過了,所以完全沒有壓力,在隨後阿力先後擔任班長,係學生會主席,院學生會主席,而且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高度認可,原因也很簡單,阿力從大一下半學期開始做了重慶幾種乳品的校方代理(海浪,三高,天友),每次係裏院裏需要搞讚助,阿力從來沒有吝嗇過,也為貧困生提供了一個謀生的渠道,這也讓阿力在大學生活中風光無限了好長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