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擔心梁武帝會將自己交給東魏,同梁宗室蕭正德結成聯盟,於548年起兵攻打梁的都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這就是持續四年時間、曆史上稱為“侯景之亂”的事件。侯景占領都城後擁立蕭正德,使其自稱新帝,新皇帝任侯景為宰相,並將自己的女兒許給侯景為妻。此後侯景削弱了新皇帝的權力,不久就讓人將他殺掉。有一段時間侯景挾梁武帝的名義行事。武帝被侯景折磨而死,侯景又擁立一新皇帝,551年侯景廢掉這位皇帝,重新擁立第三個皇帝。僅僅過了一個月侯景又廢掉他,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當時的借口是他的前任將皇位讓給了他。這樣一來,梁朝忠實的皇室人員奮起反對這位佞臣,於552年將侯景殺死。
如果武帝沒有接受東魏的講和,是不是能避免“侯景之亂”的局麵?人們無法下結論,但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梁武帝的一位大臣考慮到了反間計,對東魏的假求和表示了懷疑。
武帝因為沒聽這位大臣的意見就惹來了殺身之禍。
【計名典故】
《孫子兵法·用間篇》:“反間者,因其敵間用之。”意思是說,反間這種計謀,就是利用或收買敵方派來的間諜,使其為我所用。我國另一部兵法《長短經·五間》說到:“陳平以縱反間於楚軍,間範增,楚王疑之,此用反間者。”可見,反間計很早就被運用於軍事、政治鬥爭了。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本篇主旨】
苦肉計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淚去爭取接近敵人,而暗地裏卻進行陰謀顛覆活動。對陣的雙方,無論哪一方都想爭取敵將歸降,如果沒有降將的血淚作保證,便很難得到對方的信任。此計挨打僅僅是開始,若一旦被對方識破,不僅白挨打,而且還有喪命的危險。因此使用此計時一定要慎重,否則就會弄巧成拙。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1)。”
【注釋】
(1)童蒙之吉,順以巽也:出自《易·蒙·巽》:“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意思是說不懂事的孩子單純幼稚,順著他的特點逗著他玩耍,就會把他騙得順從而聽話。
【譯文】
人一般都不會自我傷害,自我傷害必定會被認為是真實的;但如能以假作真,並使敵人深信不疑,就能施行離間計了。這是汲取了《周易》“蒙”卦的思想。從《周易·蒙卦·彖傳》:“童蒙之吉,順以巽也。”一語中獲得的啟示。
【故事論述】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而奪得王位。但他十分懼怕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為父報仇。慶忌正在衛國擴大勢力,準備攻打吳國,以奪取王位。
闔閭整日提心吊膽,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設法除掉慶忌。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勇士,名叫要離。闔閭見要離矮小瘦弱,便說:“慶忌人高馬大,勇力過人,你如何殺得了他?”要離說:“刺殺慶忌,要靠智力,不靠武勇。隻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辦。”闔閭說:“慶忌對吳國防範甚嚴,怎麼能夠接近他呢?”要離說:“隻要大王砍斷我的右臂,殺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於慶忌。”闔閭不肯答應。要離說:“為國而亡家,為主而殘身,我心甘情願!”
於是,吳都忽然流言四起:闔閭弑君篡位,是無道昏君。吳王下令追查,原來那流言是要離散布的。闔閭下令捉住了要離和他的妻子,要離當麵大罵昏王。闔閭假借追查同黨,未殺要離,而隻是斬斷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關進監獄。
幾天後,伍子胥令獄卒放鬆看管,讓他尋機逃走。闔閭聽說要離逃走了,就把他的妻子殺掉了。
這件事不僅傳遍了吳國,其鄰國也都知道了。不久,要離便逃至衛國,求見慶忌,請求慶忌為他報斷臂殺妻之仇,慶忌接納了他。
要離果然接近了慶忌,他勸說慶忌伐吳。要離成了慶忌的親信。在慶忌乘船向吳國進發時,要離乘慶忌不備,從他的背後用矛狠狠刺了過去,穿透了慶忌的胸膛。慶忌的衛士要捉拿要離,慶忌卻說:“敢殺我的也是個勇士,放他去吧!”慶忌因失血過多而死。
要離完成了刺殺慶忌的任務,家毀身殘,也自刎而死。
看到這裏我們就感覺那個時代真是一個理想的時代,一個人什麼都不要就去做一個刺客,讓人懷念的純真年代。中國曆史上還有幾個著名的使用苦肉計的故事。楚國貴族春申君的妾餘非常恨他的原配夫人甲。有一天她抓破自己的身體,哭著跑到春申君麵前,說是甲欺負她。後來,她又撕破自己的衣服誣告甲的兒子非禮她。春申君聽信了餘的話,殺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和兒子。這樣餘就順理成章地被扶正了。
武則天(624-705)早年,她還是宮女的時候曾勒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並嫁禍於她的對手--當時的皇後。果不其然,皇後就因此而被殺。武則天的行為在當時是大逆不道的,因為她所殺的女兒,其實是皇族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