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十萬大山(1 / 2)

峰巒疊嶂入雲霄,十萬大山十萬妖。

這句詩說的便是妖修遍地的十萬大山。據傳,大山之中妖修無數,山中盡是毒瘴迷霧,乃是世俗之禁地。殊不知若能避過這毒瘴迷霧入到大山深處,則別有一番風景。其間無山不綠,無峰不秀,無石不奇,無水不飛泉。更有峰巒疊嶂,古木參天,流水潺潺,古道幽深。

就在這風景秀麗的山中,有一無名山穀,山穀內有一草堂,一位年長老者執書搖頭念頌:“《左傳》有雲:人棄常則妖興。常乃是指君子五德:‘仁、義、禮、智、信。’寓意人若放棄這五德便不配為人,乃與妖無異矣。”

停下頌課的老者看了看下首幾個眼露迷茫的蒙學童子,搖搖頭歎息道:“唉,早便同你們爹娘說過,你們幾個都不是讀書的料,何必來我這浪費光陰,有這功夫還不如回去修行。”話音剛落,便看見座下幾個孩童一反先前迷茫頹喪之態,一窩風的歡呼一聲,轉眼便沒了影子,竟是將老者感慨之語當做放學之令一哄而散。

老者目瞪口呆的看著草堂內一片狼籍,哆嗦著手指著孩童遠去的方向,半晌憋出幾個字:“朽木,一堆朽木!”

“先生,這課,您看……還上嗎?”一個稚嫩的聲音從草堂外傳來。

老者轉頭一看,說話的是個眉目清秀的少年,此時正探頭探腦的在草堂之外張望,老先生頗為安慰,總算尚有可教之才:“進來罷,你今日怎麼來得這麼遲?”

少年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幹笑道:“沒法子,今日去唐三娘家打幫手,本說是幫她去山中采藥的,結果沒曾想那藥采集不易,這才多耽誤了些時辰。適才見先生發怒,不知先生還授不授課,這才鬥膽發問。”

老者含笑撫須,說道:“師者,當解不解之惑,授應授之業,方可不愧於‘先生’二字。你既有心向學,我豈有不授之理?坐下便是。”

少年隨便找了張矮凳坐下,看了看桌上忘了帶走的紙筆,想想後順口問道:“先生,我可否用這桌上紙筆抄錄?”

老者笑道:“自取自用便是,想必那幾個小子也未必記得文房四寶尚在草堂這回事。依他們爹娘脾氣,隻要修行不落人後便可,至於學文嘛,可有可無之事而已。”

少年朝老者拱手答謝過後便凝神提筆準備開始抄錄,老者則繼續搖頭晃腦:“《左傳》有雲:人棄常則妖興……”

日暮西沉,草堂授課也告一段落,少年起身朝老者躬身行禮:“多謝先生授課。”

老者點點頭道:“你既然有心向學,以後便稱我一聲老師吧。”

少年有些尷尬地說道:“先生有所不知,小子在這十萬大山中生存艱難,三餐有時尚且不濟,著實拿不出束脩,怎敢壞了先生的規矩……”

老者聞言哈哈大笑:“有趣,真是有趣,沒想到這妖修遍地的十萬大山中居然還出了一個循規蹈矩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