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走馬上任第七章:小賣部的確立
廟山的初春很是別致。
廟山的這支船樣的地勢更是特別。
廟山南北的山脈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兩邊的山勢在東西合攏。四周高中間低,奇妙的一支大船地勢自然形成,船頭船尾煞是好看。
廟山最多的數鬆樹和桃樹,山坡上,山坡下,田間邊都有一塊塊鬆樹包,一陀陀桃樹林。這廟山的船舷布滿許多的駱駝峰,馬脊梁,剪刀峰,**山。山上大多是以鬆樹桃樹為主的綠樹林,也夾雜著些許其他樹種的黃頁、紅葉,些許不規則的白色牆壁的“別墅”也鑲嵌在黃底綠衣蜿蜒的山坡上。船底凸顯的是用廟山人精心打造的細細泥土掏成的洋芋行子。遠遠望去,有的洋芋行子東西向,有的南北向,有的隨地勢形狀羊腸似的一個方向平行彎曲,自高向下望,你得喟歎廟山人的傑作。有的洋芋行子上鋪上了白色的軟軟的地膜,橫向的、豎向的,斜向的,隨地勢彎彎曲曲的,地膜中有的洋芋在正月十幾裏就開始冒土,一行行綠、一彎彎綠若隱若現。
山村公路和田間小路都已經硬化成了水泥路,路抱著山,山繞著路,路攜著房。有路的地方就有一幢幢樓房,就有一個個集鎮。
廟山人的房子,有的白色牆壁,有的黃色牆壁,有的朱紅色的牆壁。屋頂上,有的蓋琉璃瓦,有的水泥瓦,有的屋頂裝水,有的屋頂栽花,有的樓頂植樹。房前屋後植桂花,街邊路旁栽桂樹,有人斷言,不出十年,廟山會是“四秋桂子,十裏飄香了”。
轉眼廟山學校的楊柳開始吐嫩牙了,一簇簇、一樹樹、一片片。此時鮮豔的桃花也大片大片的開了,大地一派春的氣象。
時而到兩邊山上轉路的廟山人,見到廟山百姓協作大自然製成的廟山船,發出喟歎:日見廟山這支船,不枉來此人世間。
在這春的季節裏,廟山傳出朗朗的讀書聲。
在這美妙的讀書聲中,廟山學校小賣部也要開張了。
這小賣部人員的確立,用有些老師的口吻,是讓李校長瘦了一身肉的,也讓學校校務會的同誌坐了“幾個長夜”的。
學校組織過討論,要想搞小賣部的人多得去了,都說學校小賣部是一塊肥肉,有人還編了順口溜,“要想富,得搞學校小賣部”。
李校長還記得幾個難挨的夜晚。
學校搞小賣部的有6個人,有學校鍾副校長的妻子謝梅梅,學校政教處萬主任的妻子吳笛,學校政教處祁九江副主任的妻子馬尚針,學校總務處蘇主任的妻子裘新竹,還有學校團支部劉書記的妻子柳明蘭,還有學校蔡老師的妻子薛芳。由於薛芳去年參加民師轉正考試合格,要進入學校教師隊伍,自然要放棄開小賣部。蔡老師找到了李校長,要求讓他的妻子就搞小賣部,因為自己已經熟悉小賣部了,剛轉正就教書業務也不怎麼熟。
李校長沒有同意。
這就空缺一個位子,要求要搞小賣部的人不下十好幾個。怎麼定標準?到底要誰上?沒有上到的人又怎麼安撫?李世清頭腦中一連串的問題不好解決。怎樣決定他猶豫不決,首鼠兩端。因為有問題最叫他頭疼,比如統計局局長打招呼的一個人李建安,說李建安也很想搞小賣部,要李校長幫忙辦。難辦,可一定要辦!並且還得辦好。
李校長組織學校校務會進行了兩次討論都沒有結果。
“李校長——李建安到學校幾年了?”
總務處的蘇主任問話了。
“我查了,13年。”
辦公室的鍾老師報告了他早掌握的情況。
“好的,我們就依照李建安的條件打分,同條件的有3個人,比李建安早的還有一個人。”
蘇主任又說隻能再加條件了。
“李建安的對象不是在學校廚房搞嘛,在後勤搞的一年記一分,建安的對象不是搞了8年嗎,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