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並無畏懼,相反他走的很坦然,也很“囂張”使團的隊伍就這樣跟隨在晏殊的身後向前移動,在古羅馬的街道上,在一塊塊條石鋪就的街麵上,大宋的使團走出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自信,同樣也走出了獨一無二的聲音。
整齊的步伐落在條石地麵上發出一陣陣鼓點聲,強大而震撼人心,仿佛每一下都在敲擊著羅馬人的心髒。
曾經的漢家文明勇敢而好戰,但現在他們卻充滿了智慧,趙禎把大宋變得強大,而漢家在強大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改變。
大宋的使團在晏殊的率領下不斷前進,而四周的羅馬人默默無語,同時也極為震驚,不到百人的隊伍居然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也許是晏殊的態度,也許是晏殊的氣勢,也許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的羞憤,衛隊長在被逼到廣場上的時候終於拔出了腰間的長劍。
“戰!”
原本溫文爾雅的晏殊猛然間變成了百戰猛士一般,突如其來的暴喝差點讓衛隊長手中的長劍落地,四周圍觀的羅馬人也被嚇了一跳。
因為大宋使團隨著晏殊的暴喝同時發出呐喊:“戰!戰!戰!”
巨大的龍旗被樹立起來,羅馬人第一次看到宋軍的戰旗,一隻沒有翅膀的龍,嘴中咬著兩柄相交的劍。
而隨著戰旗的舉起,大宋使團的隊形再次發生了改變,明顯是三人一組看似疏漏卻又重疊相交的模樣,錯落有致。
使團原本看上去頗為寬大的衣服被掀開,裏麵是散發著金屬光澤的板甲,在陽光的照耀下異常冰冷…………
橫刀出鞘,銳不可當;棘弩上弦,寒意乍現。
使團中除了幾個文職以外便都是軍中精銳,這些百戰老兵身上散發出的氣勢可不是沒經曆過戰爭的教皇衛隊所能比擬的。
若是在數百年後,這些教皇衛隊可不會像現在一樣容易對付,那時候的瑞士衛隊已經成為教皇衛隊的專屬,瑞士雇傭兵們忠誠勇敢,堅毅如同鋼鐵,悍不畏死。
但現在的教皇衛隊乃是由諸多教皇國統治下的領主貴族貢獻的,沒有什麼樣的標準,也沒有多少戰力。
他們的戰力雖然不敢,但膽子卻不小,因為他們在羅馬的地位很高,是能夠直接見到和接觸到教皇的人。
隻不過在宋軍麵前,他們的那種氣勢和高貴一文不值,強大的大宋可不會賣他們的帳,你不動手便好,若是敢在使團麵前拔劍,那就注定是在與大宋為敵。
大宋秉持一種習慣,這也是趙禎留下的影響“戰爭什麼時候開始你說的算,但什麼時候結束卻是我說的算!”
在衛隊長拔劍的一瞬間,晏殊就收起了原本的客氣,隨著一聲暴喝之後,他也迅速退到使團中央。
作為大宋使團的正使,他擁有在使團被攻擊時宣戰和反擊的權利,這不光是為了保護使團的安全,更是為了捍衛大宋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