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之戰結束了,沒人能記的清這是大宋的第幾次戰爭,但同樣也沒人會忘記這次戰爭!
因為這次西征之戰非常特別,雖然大軍還沒有回朝,但幾乎所有的宋人都知道一點,此次依舊是官家率軍作戰的,至於官家是如何瞞住朝廷上下微服前往的,誰也不知道。
雖說如此,但此次西征之戰的諸多事跡被宣揚了出來,來自朝廷公開或是私下的消息實在太多太多。
並且一個比一個離奇,甚至是讓人匪夷所思,永康軍和懷安軍合並的永安軍在大宋上下看來都是一個給背嵬軍吸引敵人兵力的“雜軍”。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一支“雜軍”居然在高原上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連克吐蕃十數座城池,並且傷亡緊緊千餘人。
這是多大的一場戰役啊!多少的城池豎立在永安軍的麵前,永安軍幾乎每場戰鬥都是攻城戰,而攻城戰一直是傷亡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就是在這樣的戰爭下,永安軍出人意料的發揮出強大的戰力,不但攻陷吐蕃如此多的城池,還拿下了至關重要的匹播城,使得邏些城孤掌難鳴。
雖然北路楊懷玉率領的三十萬鐵騎也同樣戰績驚人,但他們本就是大宋最強戰力,相反永安軍唯一特別的地方就是具裝火器了。
一下子,火器成為大宋人人談論的詞語,也成為了大宋百姓心中的驕傲,因為別的兵器這個世界上都有,什麼樣的刀沒有?什麼樣的盔甲沒有?什麼樣的弩箭沒有?唯獨火器乃是大宋的獨創。
世界上除了大宋便再也找不出一個能製造火器的國家了,契丹人之前也有火器,但那火器還不是仿製大宋的?
即便是角廝羅擁有火器又如何?還不是在宋軍的火器麵前敗下陣來?
無數人都在真相討論火器的厲害與重要性,當然這也是年輕學子所趨之若鶩的東西,不少人因為這場戰爭開始走上格物的道路,而他們所期望的就是能夠造出更強的火器來。
大宋的學術氛圍是令人驚歎的,年輕才俊不在執著於四書五經,也不會被儒家的思想所束縛,雖然科舉之中儒家學說還是極為重要的,但更多的是對人品的指引和束縛。
思想道德要有一定的標準,而其他學科也在逐漸的被大宋的科舉所吸納,成為科舉中的一部分。
當趙禎和蔡伯俙一行人走在成都府的錦祥街上時,立刻被一陣銅鑼聲吸引,敲鑼的是成都府的衙役。
隻不過這個衙役的腦袋上有些特別,高高的白色羽毛豎起尤為顯眼,但這是在告訴眾人,他是傳達朝廷政令的官差,擊傳官。
雖然身穿差人公服,但他不屬於任何一個州府,而是屬於六部中禮部的通傳司。
責任也很簡單,就是到達各地州府傳達朝廷的政令,再有各州府向下傳達,這樣一來能夠極大程度上的保證朝廷的政令直接傳達到州府之中,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終於這個別出心裁的想法,則是出於趙旭之手,之前他和趙禎書信往來的時候,便向父親表達了這個想法,在得到趙禎的認同和鼓勵後,他便下達六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