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卷(1 / 2)

對於趙禎來說,眼下大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對付吐蕃不能操之過急,一役而滅國的事情在別的地方好說,但在吐蕃高原上卻不現實。

至於東城豪門……他們在趙禎眼中也是半邊身子入土,現如今以過去了一個月,但官營買賣和蔡記依舊沒有抬升物價的跡象,利國監在不斷的向他們輸送商品,大宋的市場基本已經穩定。

如此一來東城豪門花費巨大貸款買下的貨物隻能扔在庫房中蒙塵,即便是拿出來賣,也遠遠解決不了問題,何況這段時間官營買賣和蔡記又降了一次價,使得東城豪門手中的貨物再次高出了市場價格。

以市場價格賣他們虧本,不以市場價格賣他們的資金壓力巨大。

這是一個死循環,也是一個無解的辦法,在經濟學中的懵懂,使得他們向錢莊借貸成為致命的錯誤。

這盤棋已經到了死棋的地步,無論怎麼盤桓也沒有空間和餘地,有的隻是靜靜地掙紮,悄悄的“死亡”。

東城豪門之中絕大多數的家族已經把一切都押在了上一次官營買賣和蔡記的降價中,在他們看來這已經是虧本買賣,堅持不了多久。

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而且錯的離譜,官營買賣和蔡記不光沒有虧本還堅持賣了半個月,在半個月後再次降價一些,雖然力度不大,但卻是給了東城豪門所有信誓旦旦準備翻盤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耳光打的響亮!打的透徹!打的趙禎舒坦無比!

即便是到了現在,官營買賣和蔡記還有利潤空間,因為蒸汽機已經在他們的工廠中大力普及,而且技術先進,更多的勞動力被解放出來。

相比之下,東城豪門的那些商號所下轄的工廠便幾乎停滯不前,他們還在用自己原本的經驗來做推斷的依據。

官營買賣走的是銷量,他們刻意把一些東西的價格壓低,然後讓這些東西在大宋普及,成為日常使用的消耗品,或是必需品。

這才是占據市場的聰明之舉,也是東城豪門始料未及的開始。

走量便是薄利多銷的經營模式,別看東西賣的便宜了,可銷量的激增幾乎使得官營買賣和蔡記的貨物剛剛上架就被熱情的百姓搶購一空。

當然,也被興奮的商賈搶購一空,隻要是蔡記和官營買賣的貨物,總是搶手,一旦到了地方上去,立刻就會脫銷。

大宋的經濟就是一個循環,市場越繁榮,百姓們的收入便越高,百姓們的收入越高,便越能帶動市場。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也是趙禎努力打造的一種模式。

誰也不會知道趙禎當初便已經準備好了今日的布局,或者說這是因為趙禎掌握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同時也明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這些都是沒人知道的未來,而趙禎已經看破了這一切,他經曆過那個時代,經曆過經濟繁榮的後世,所以他可以把握先機,製敵先勝。

這段時間趙禎最要緊的事情就是離開神都城,他已經預感到即將有一大堆的人會上疏或是請奏。

東城豪門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不光是在經濟上相互勾連,在政治上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