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撻裏的身份並不一般,她的影響力在契丹人中非常強大,甚至超過了整個蕭家,畢竟蕭撻裏曾經登基稱帝,曾經擁有過契丹的最高統治權。
而她的兒子蕭仁也是契丹皇族的唯一血脈,這一點對於契丹人來說非常重要。
契丹人對蕭撻裏和蕭仁的尊敬已經超越了一般百姓對後妃和王爵的尊敬,在他們的眼中,蕭撻裏和蕭仁便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是他們的君王,是他們的統治者。
即便是歸順了大宋之後,他們依舊把蕭撻裏和蕭仁當作是最高統治者,大宋朝廷發布的政令他們遵從,而蕭撻裏的口信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超越了趙禎的旨意。
隻要有蕭撻裏的幫助,趙禎相信他會很獲得契丹人的認同,隻要蕭撻裏的口諭下達,契丹人就會慢慢的融入大宋,隻要他們開始打破和大宋之間的隔閡與壁壘,那就是在給趙禎機會。
一切都已經設計好,之前的契丹人雖然被內遷,也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遵從大宋的政令,法度以及趙禎的旨意,但實際上他們卻在心中抵觸和排斥。
這樣的心理很正常,大宋和契丹之間本就是敵對關係,在趙禎征服了契丹人之後,契丹人也是不服的,雙方間鬥爭已持續數代,何況趙禎還親手斬殺耶律宗真,這對耶律家的人來說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而趙禎和蕭撻裏的結合也意味著羞辱,不光是對耶律家的羞辱,也是對契丹人的羞辱,雖然趙禎是打著照顧“弟妹”的名義,把蕭撻裏和蕭仁養在宮中。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都知道這是當年太宗舊事的故技重施,當初的花蕊夫人也曾經被太宗養在宮中的不是嗎?
再說堂堂的契丹皇後,曾經的稱帝的女皇居然在大宋後宮中變成了皇妃,這件事令許多契丹人崩潰,憤怒,若不是蕭撻裏口諭傳出,跟隨蕭撻裏的侍女細說“實情”,契丹人早已忍不住要在大宋“搞事情”了。
趙禎一直在等一個契機來安撫契丹人,來融合契丹人,而神都城的“殺牛事件”便是一個完美的突破口。
之前趙禎不是沒找過蕭撻裏,而結果都是被蕭撻裏以各種借口推脫拒絕,因為之前蕭撻裏一直覺得應該保留契丹的特殊性,保留契丹人的地位,否則契丹人一定會受到大宋的打壓。
宋人排斥契丹人的時候,契丹人也在排斥宋人,蕭撻裏不相信趙禎會輕易放棄對契丹人的打壓,而今天她不得不相信趙禎是在真的安撫,拉攏契丹人。
蕭撻裏早已知曉今日在神都城所發生的一切,契丹人宰殺更牛這根本算不得多大的事情,之前宋人自己也有宰殺耕牛的情況,但若是沒有趙禎的出現,事情的結果定然對蕭家人不利。
這就是對抗的結果,顯而易見,原本蕭撻裏認為對抗能獲得尊嚴,這是契丹人在草原上總結出來的經驗,溫順的歸降這最終的代價便是成為奴隸。
但她忘了,漢家百姓是一個重視仁善的民族,你越是對抗,我越是強硬,越是要打壓,相反若是你恭順,若是你和善,若是你憋屈,那漢家百姓就會同情你,甚至願意接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