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欽桑波擁有來自鴻臚寺以及兵部的文牒和驛券,這兩樣東西可不簡單,他甚至懷疑大宋皇帝是否另有陰謀。
有用這兩樣東西他就可以穿州過府暢通無礙,同時也可以使用大宋所有驛站,倌驛之中的車馬,這樣一來他的行進速度大大提升。
大宋便捷的交通讓他第一次覺得不是那麼的可惡,四天不到的時間他就已經抵達了江陵,比來的時候要快上一天有餘。
一路上幾乎所有人都告訴他坐火車其實沒有騎馬趕路快,火車的好處勝在日夜兼程,晝夜不息,若是能騎馬趕路,日夜兼程,速度要比火車快的多。
這話是沒錯的,就是人有些遭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如同騎兵一般,已經把在馬背上當作一種生活。
尋常人不需半日的功夫,大腿內側就要被磨的血肉模糊,一般人根本就承受不起騎馬趕路的罪,但這對仁欽桑波一行卻是毫無問題。
他們都是吐蕃高原上最擅長騎射的漢子,戰馬在他們身下就如同床鋪一樣安穩,除了要到驛站之中補充幹糧和水以及更換戰馬外,其餘的時間仁欽桑波幾乎都是在馬上度過的。
鐵蹄在水泥路麵上敲擊出哢嗒,哢嗒的聲音,如同鼓點一般不斷的催促著仁欽桑波一行,踏上歸程之後,他們從未歇息過。
但入了蜀中之後山路便難行了,他們的速度很快,甚至快過了大宋的遞役和郵路,當蜀中官員接到朝廷的文書後,便去了各個驛站詢問,最終的結果卻是吐蕃使團從未出現。
這不可能!
張方平作為成都府的知府事,第一時間便發覺了不妥,要想回到吐蕃,仁欽桑波一行隻能穿過蜀中,走劍門繞道十萬大山最後穿山而過抵達吐蕃,怎麼可能不在蜀中的驛站停留補充所需?
難道說他們還沒到?這也不可能,大宋的遞役郵路雖然快,但卻不可能快得過高原上的騎士,軍中精銳也不可能作為遞役使用。
那唯一的問題就是仁欽桑波一行根本就沒有入川!而是選擇了別的道路。
從大宋前往吐蕃隻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走蜀中入高原,這條路不是最理想最快的,但卻是最安全的。
還有一條路便是從寧夏路借道青塘而上高原,這條路最安全也是最快捷的,但張方平毫不猶豫的便放棄了,仁欽桑波一行隻有找死才會選擇這條路。
而剩下的一條便是從天竺,而這條路太遠,更加不可能。
這個時候張方平也毫無辦法,隻能等待,除非仁欽桑波還有一條路能進入高原,否則他便是在大宋境內出事了。
想到這裏,張方平忽然打了個冷顫,有沒有可能是官家不希望仁欽桑波返回吐蕃?
但很快張方平便否決了自己心中的可笑想法。
若是官家不允許他返回吐蕃,隻需要拖延時間就好,甚至可以在神都城中秘密關押,而不會在同意他們返回吐蕃之後動手。
如此一來天下人不都知道是大宋動手殺人了嗎?這麼愚蠢的事情別說是官家,就是禮部那般榆木腦袋也不會做出來。
畢竟是幾十號人,不可能消失的一幹二淨,張方平立刻寫下奏疏發往神都,他隻是希望仁欽桑波一行莫要被山匪劫持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