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元節。
神都城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類似於篝火晚會的興致,當然其開放程度絕對遠超後世人的想想。
因為大宋的風氣本就開放,儒家思想的強化還沒有到男女大防的程度,女子上街習以為常,並非什麼妖魔鬼怪的謬論,於是在這年節之時,街上的妙齡女子隨處可見。
趙禎暗自覺得這是自己的功勞,因為他對皇後王語嫣的寬容,使得天下女子都在學習皇後。
他並沒有提倡解放女性之類的“瘋狂”口號,在這個時代若是敢這麼說,即便是趙禎是帝王,也會被所有人當成是瘋子,但趙禎卻提倡不要過於禁錮女子。
這就有些尷尬了,皇後是女子典範,而儒家思想從古至今一直是跟隨皇帝變化而變化的,甚至說統治者需要什麼樣的儒家思想,便會出現什麼樣的儒家思想。
雖然不能說這是屬於女子的時代,但卻可以說大宋是華夏曆史上封建王朝之中女子最為幸福的時代。
於是便出現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這時候的文人墨客並不會去譴責女子的開放行為,因為他們也是狂歡中的一員…………
當然這樣的狂歡也少不了朝廷派發的利是。
所謂的利是也就是俗話說的紅包,這東西是絕不能少的,一來是給百姓們一個好彩頭,二來也是體現天家仁愛百姓,愛民如子的一麵。
當然趙禎減少了數量的發放,減少發放數量的同時,增加了紅包的金額,原本是一吊錢的紅包,現在變成了十貫錢!
這就讓人愈發的眼饞了,十貫錢,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雖說發放的紅包數量不多,但架不住金額大啊!百姓們的熱情被激發了起來。
禦街之上已經滿是等待朝廷發放利是的百姓,發放的方法很簡單,巡城禦史帶著巡城虞侯在神都城中隨機發放。
這看似是與民同樂的小事,但積極的影響卻有很多,調動百姓的積極性,也有一點促進經濟的作用,朝廷的紅包給了百姓,百姓會用來幹什麼?
當然是用來購物了,而沒得到紅包的人也會被購物的趨勢所吸引,於是一隻無形的手便出現,推動了經濟的交流,隻需要一萬貫的錢財便能達到以往百萬貫才有的效果,這簡直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與此同時,蔡記這個屬於朝廷的產業也開始了效仿,雖然紅包金額較少隻有一百錢,但這也相當誘人了。
上元節最大的特色便是花燈,花船,花車,更有規模宏大的歌舞表演,百姓也會參加進去,這個節日就相當與一場狂歡。
把一年之中積蓄的苦悶,哀愁,憤怒,喜悅,幸福一同釋放出來,相比後世趙禎更加羨慕和喜愛眼前的大宋。
大宋的君王少了一絲高高在上,曆代帝王每逢上元必會與百姓同賞元宵。
宣德門前的巨大廣場上,已經出現了無數的戲台,來自各地的藝人們列戲為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將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至於花燈的講究便更多了,甚至有恐怖色彩!
提刑司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一排排的花燈中講述了犯罪的待解,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人在歡樂幸福的時候才會才能感受到自由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