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傳教士出現在大宋,這對趙禎來說並不是一件相當新奇的事。
自從真宗皇帝在廣州,杭州,明州設立市舶司,趙禎又開設了泉州,密州,以及惠州市舶司後。
大宋和歐洲以及阿拉伯半島的交流一直沒有停過,因為沒有疆土上的衝突,再加上美輪美奐的商品,強大而神秘的東方大宋帝國在西方世界有著極高的名聲。
雖然西域之地的戰爭使得大宋暫時與歐洲的交流變少了,但海運上並沒有影響。
阿巴斯王朝的商人經常會出現在大宋,歐洲的商人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買通阿巴斯王朝的人通過陸路再轉海運抵達。
因為絲綢之路的中斷,大宋被迫從天竺向西方買賣商品,於是乎大宋的貨物便在瞬間水漲船高,但西方人又極其需要,他們被絲綢和茶葉兩種完美的商品把控,同時也陷入了琉璃的美妙世界中不可自拔。
於是西方世界的人就想盡一切辦法前往大宋,來自歐羅巴的傳教士對於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西方世界在大宋百姓的眼中就是落後,愚昧,蠻夷的象征。
趙禎深切的感受過,在神都城的時他親眼看到大宋的一個平民百姓不屑的叫歐洲人蠻夷,並且在他麵前“搶走”最新鮮的瓜果,而那帶著一群仆人的歐羅巴商人卻笑著要替他買單,但結果確實人家完全不領情。
趙禎認為這種種族歧視在大宋甚至要比後世的米國要嚴重的多,平民百姓幾乎到了全世界都是大宋的天下,全世界都該向大宋俯首稱臣的地步。
當然這對趙禎來說卻是好事,強大的民族自信隻要把控的好就不會演變自大,它會變成大宋前進的動力,所有趙禎極少幹涉民間的風氣。
而對於他這個一國之君來說,西方世界的人出現在大宋更是沒有多少驚奇,因為他見慣了“老外”,在歐洲的文藝複興之前,這個西方世界遠遠落後於東方,在趙禎眼中他確實有資本歧視茹毛飲血的歐洲人。
至於傳教士,他們都是為了信仰跋山涉水而來的,有信仰的人極為可怕,會不惜一切代價布道,甚至讓你不得不被他的行為所感動,但趙禎並不在意,因為大宋的宗教製度經過他的改良後,完全不會對大宋再次產生影響。
當然,西方傳教士要想在大宋傳教,必須給予大宋相當不錯的好處,也就是說趙禎要從這個傳教士手中拿到利益,是他們經常做的事情。
用好處“賄賂”當地人或是用行為感動統治者,兩者都是他們傳教的主要手段。
四方館是個有趣的地方,在唐時屬於中書省,但在大宋卻被納入了內諸司,尤其是在趙禎親政之後,更是把四方館當作他個人考證曆史的地方。
這裏有著來自天下四方的人,國家,部落,甚至是一片地區的使者,在這裏都將受到大宋朝廷的禮遇,同時也是趙禎消遣的最好場所。
他可以在這裏和阿巴斯的使者抽著水煙袋談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智慧有時能給趙禎極大的啟發,同時他們的精神也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