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1 / 2)

在這次的乾宇改製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趙禎改禦史台為台諫院同時合並登聞鼓院,以監察大宋百官以及三省六部之事。

上至宰執,下至功曹無所不包,無事不監,同時也接受天下百姓上訪申冤。

並且台諫院的所有人選都必須由皇帝親自任用。

不過官品依舊保持原樣,以低價官充任,為的是讓他們對被監察的臣子有著敬畏之心,以免亂了監察之權。

同時還在台諫院中設立獨立的誣告司,凡是有誣告,詆毀,偽造證據的,一經發現立刻查處,押解至皇宮禁衛司,由皇帝親自發落,同時昭告天下。

這對於文臣來說是最狠的一招了,文臣不怕“辜負皇恩”,但是卻怕名聲掃地,尤其是台諫院的官員,都是身負清名之人,一旦被送去禁中,必會成為世人眼中的偽君子,人人唾罵,生不如死!

趙禎準確的抓住了文人的這一致命弱點,隻要你敢伸手,必讓你身敗名裂,釘在大宋甚至是華夏史書的恥辱柱上,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他的子孫後代都要跟著遭殃。

犯官之後三代之內不許科舉,不許入仕,這就是極大的懲罰,即便是如日中天的家族都可能在這條禁令之下永世不得翻身。

這就讓犯罪成本極具增加,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不能入仕,自己的家族走上毀滅。

可以說趙禎是用上了所有官員的家族未來作為籌碼,用台諫的手時刻拎著他們,提醒他們,當然,趙禎知道官員的腐敗是不可能徹底消除的,隻有多少而已。

但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同樣不會要求大宋的朝堂和他想象中的一樣完美。

隻要能達到預期的百分之九十就夠了,這個數字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比例和定律。

即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達到百分之百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比達到百分之九十的數倍還要多,可百分之九十相對於百分之百也差不了多少。

存有一點缺陷和不妥也會有一定的好處,就像繃緊的彈簧,隨時有可能受不了壓力而崩潰。

趙禎所需要的大宋朝堂隻要高效就行,能幫助自己管理國家,能幫助百姓獲得更好的生活,能有效的分割相權,那還有什麼問題呢?

台諫係統正是出現在大宋的官僚體係之中,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大事情,但對官員來說卻猶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讓他們隨時小心。

官員之中有不少人意外收獲了相當不錯的官職,那些本就是虛銜的東西到他們手中居然能成為實權的差遣,這是誰也沒想到的事情。

寄祿官被取消,所有的差遣官都以職銜出任,同樣的他們定品寓祿的也是用現在的官職。

當然榮譽稱號也是要保留的,趙禎給大宋的文臣留下了依舊有散官價的存在,隻不過這東西不再是作為俸祿高低的印證,而純粹是一個好聽的名頭而已。

其實這也是趙禎的無奈之舉,在宋太祖、太宗統一五代十國的過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國舊官員,使他們保持官位,領取俸祿,但不使掌握實權,現在他們的子孫出來,趙禎若是不繼續給他們名號,必然會被人說是薄情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