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從親政開始就在為大宋尋找一個行之有效的監察製度,這麼多年下來他從未停止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監察司,巡查司都是他對地方官員的監察,這些人都是由科舉選拔出來的年輕官員。
他們的一腔熱血還沒有經受朝堂的打磨,他們心中依然留存著讀書人的堅持,趙禎在國子監的石碑上寫下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早已成為他們心中的格言。
但對朝臣,趙禎卻沒有用上這些年輕人,這是在為他們著想,得罪了朝臣幾乎對他們上升的空間有著巨大的阻礙,並且他們的稚嫩手段有時不是朝臣的對手。
當然隨著巡查司和監察司的越來越完善,對付地方上的官員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也是趙禎為何把黑手從遼朝全數撤出的原因,大宋的朝堂之中需要這些黑手收集情報,最少是帝王需要,為了放止黑手權利的泛濫,更為了放止錦衣衛舊事的出現,趙禎堅決的杜絕給予他們任何權利。
誠然,由黑手收集情報並由他們抓捕,押送京城是最好,最方便,最快速的選擇,但趙禎依舊不鬆口,並且他擔心後世之君會再次開這個口子,打算徹底取消黑手。
但趙禎逐漸發現他對黑手已經產生了一種依賴,朝中官員有沒有貪沒,貪沒多少,有沒有瀆職,有沒有行賄受賄,這些都能從黑手那裏得到詳細的信息。
錯誤非常大的,證據確鑿的,直接命大理寺抄家,聖旨之下,一抄一個準,以至於許多官員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是因為擔心被抓到身敗名裂,而是覺得趙禎有“天眼”,隻要越界,必被抓!
不過趙禎卻知道,這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一來事情早晚有一天被人識破,甚至已經有人識破,隻不過揣著明白裝糊塗而已,世界上可不止自己這一個聰明人。
其二便是這種陰私手段就不該是帝王所使用的,堂堂正正的威懾才是帝王知道,這種劍走偏鋒可用一時,可除一時之弊,但卻不能長久為之。
可如此一來,趙禎真的就沒有什麼好方法了,至於禦史台和大宋的台諫係統,趙禎在之前根本就沒有多少考慮。
事實上大宋的台諫係統很完善,宋之立國,元氣便在台諫。
朝廷有大政事,台諫可以否決;君主有過失,台諫可加製止;百官犯錯誤,台諫可以給予批評彈劾。
而台諫在選任、回避、言事、監控等方麵都形成了完備的製度。在選任製度上,確立了侍從薦舉、宰相不預、君主親擢的遴選原則及相應程序。
風聞言事、公文關報、取索公事和出巡采訪的製度化,能確保台諫監察的信息可信度,自趙禎親政一來,一直保持台諫對君權與相權都享有獨立的監察特許權。
不過這套製度在理論上是合理、係統、嚴密的,並且每一方麵都十分顯著,其在實際運轉上也確實發揮過作用,比如現在朝堂之上的規矩可不是一般的嚴厲,殿中禦史如同探照燈般的眼睛盯著朝臣的一舉一動。
巡城禦史更是成為神都城中的一群“惡犬”酒樓茶肆不放過,象棚瓦裏不遺漏,青樓妓館遍地搜,隻要發現官員不合規定的飲宴,立刻當場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