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騎在戰馬之上,前麵是一片黑壓壓的人群,神都城的禁軍單膝跪地,百姓們自發的以大禮拜下,這是對皇權,對最高統治者的敬畏。
在大宋,即便是見到皇帝也不用伏地參拜,隻需拱手施禮便好,跪拜之禮隻用於祭祀和朝拜,在大宋百姓見君不跪也是常有之事,在這個風氣開放,天家寬容的朝代實屬正常。
但在這一次卻不同,大駕鹵薄沿著公路向前駛去,四周皆是拜下的百姓,無一人立於道側,無一人開口喧嘩,隻有靜靜的等待,等待車駕路過的一瞬間,小心的探頭看上一眼趙禎的模樣。
這是大宋百姓發自內心的尊重,也是一種敬畏,當他們看到大駕鹵薄以及騎著戰馬一身戎裝歸來的帝王,心中充滿了踏實。
萬人低頭,一人獨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趙禎體會到了,這還是他在親政一來第一次遇到這種震撼人心的場麵,他現在忽然明白,君王不單單是一國之主,更是精神上的領袖,是一個國家的膽氣,脊梁,道德,氣質的體現。
一路進入神都城的天安門,迎祥門後,便是大宋皇宮的宮門宣德門,城中百姓幾乎都走上街頭,迎接他們的君王回朝,鴻臚寺官員在門口大聲唱和:“天子回朝,守牧四方!”
“恭迎陛下回朝!”……………………
無數的聲音彙聚成一句溫暖的話,趙禎終於感覺回家了!
這還隻是開始,到了宮門之前,趙禎就不能寸進了,前麵是一個龐大的禮台,上麵全是神情嚴肅的禮官,趙禎知道自己要想進入這近在眼前的宮門怕是會沒有那麼簡單。
雖然沒有跨火盆之類的儀式,但拜祭先祖,天地卻少不得,而教坊司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曲目,樂奏“始平之章“是開始,趙禎對著天地一頓祭拜。
接著到高大的祭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趙禎回拜位,然後還要再次起身到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鹹平之章“,回拜位,接著是再次到主位前跪獻爵,回拜位,樂奏“奉平之章“,教坊司的人開始了“幹戚之舞“。
趙禎便瞧見一個上了歲數,滿頭華發,連胡子都白的沒有一根雜毛的老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趙禎行三跪九拜禮,並到配位前獻爵。
這還不完畢,趙禎繼續起身,為諸神位獻爵,奏“嘉平之章“,教坊司的人早已準備好,待樂起,便舞“羽龠之舞“,而帝王回拜位。
剛坐下,樂聲又起,彩衣再舞,這次奏的是“永平之章“舞的是“羽龠之舞“,為諸神位依次獻爵。
光祿寺卿奉福胙,進至上帝位前拱舉。皇帝至飲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禮,再奏“熙平之章“。
繁瑣的理解使得趙禎一個從遼朝殺回來的真男人都有些吃不消,而一群禮官和老儒卻精神矍鑠,神采奕奕,行三跪九拜禮,奏“清平之章“。
終於到了最後一個步驟,一群內侍還上前,推著小車,把祭品送燎爐焚燒,趙禎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