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官家外,還有捧日軍的王圭,王鶴二人,這兩人才是真正此次用兵的主力,上四軍是什麼人?乃是大宋的精銳之兵,此次出征之有十萬人,卻各個精銳。
捧日軍五萬人幾乎全軍出動,其中絕大多數乃是具裝騎兵,雖然不是以騎兵著稱的背嵬踏白,但實力卻頗為不俗,否則也不會在遼人手中輕鬆奪下數城。
捧日軍最大的優勢便是在於其馬步協同的能力,具裝騎兵能以最快的速度突防,步兵也能以最為堅實的狀態固守,甚至是克製騎兵。
大宋這麼多年來研究騎兵和步兵的搭配已經到了已入臻境,所以當聽到官家禦駕親征隻有十萬人的時候曹康大驚,但在得知是捧日軍和神衛軍而來,他又恍然大悟。
在西域駐紮多年,豈能不了解西域的軍力?西域人善出奇招,若是全部以騎兵而來,必然吃虧,他最擔心的便是官家帶著十萬背嵬軍而來,這樣極難發揮騎兵的優勢。
而看著眼下的神衛軍和捧日軍,他便徹底放心了,在西域沒有人能是這兩支禁軍的對手,曹康甚至在路上看到了捧日軍具裝騎兵配備了長達數丈的騎槍。
這已經不能用裝備精良來形容了,簡直就是強大如龍,在西域怕是遇不到對手,但唯一讓曹康不明白的是,為何官家要禦駕親征,西域雖然地勢複雜,勢力眾多,但在大宋這個龐然大物麵前已久不是一合之敵。
可當他看到王圭和王鶴兩人把這次行軍的範圍擴大至黑汗的時候大為震驚,官家是要從西域的最東麵打到最西麵!不單單是要攻伐西州回鶻,連黃頭回鶻和於闐都不打算放過,甚至要打到恒邏斯!
以十萬精兵橫掃整個西域,這是多大的氣魄和雄心壯誌?
顯然,趙禎是看出曹康想法的,但他並不說出來,而是反問道:“你可知眼下出兵是否是最好時機?”
對於通曉軍事的人來說,隻需看一眼沙盤便知道這場戰爭的規模,大宋軍武院出來人,最少要掌握沙盤的運用,曹康便是能力出眾之輩。
微微躬身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眼下就是用兵的最佳時機,冬日裏的西域雖然在西方,但也更加靠北,奇寒無比反不利於作戰,眼下正值夏末初秋,大軍用兵之下,隻會越來越涼爽,若是能在年前拿下西州回鶻,西域大局已定!”
一旁的王鶴也道:“微臣也如此所想,但卻要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攻伐,以龜茲為終點,一路向南攻伐於闐,直至蔥嶺!至於黃頭回鶻,可不攻自滅矣!”
王圭看著沙盤微微點頭:“末將以為他們二人的話有理,拿下西州以及於闐,便是下西域之大勢,腹內的黃頭回鶻可不攻自滅,沙洲,瓜洲的駐兵便可收複。”
這就是眼下大宋軍中的規矩,任何人都能發表意見,無論是王圭這位都指揮使,還是曹康這個都護,甚至是行軍司馬王鶴,趙禎甚至不用動腦子,隻需判斷是否采納他們的計劃便可。
13464/429090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