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看著眼前的輿圖,在地勢上,青藏高原居高臨下,俯視四川盆地和河西走廊。一旦易手,外敵隨時可以衝向四川天府之國,大宋的川陝四路將由原本的富庶戰略大後方變為大宋的最前線。
而更要命的是,河西走廊也隨時有被切斷的危險,該走廊若被切斷,西域將與內地失去聯係,甚至很可能朝不保夕。這種威脅的存在將讓大宋日夜不安,永無寧日。
曆史上唐朝就是因為吐蕃的虎視眈眈和滲透侵擾,不僅劍南川蜀地區一夕數驚,而且在於西域同東擴的阿拉伯帝國的對抗中腹背受敵,直接造成了最後坦羅斯之役的慘敗和最終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
這是曆史留下的慘痛教訓,趙禎覺得這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的慘劇,絕不能再在大宋的身上發生。
現在的大宋是一個急速擴張的王朝,在國內對各種資源的緊迫壓力下迫使這個原本秉承華夏固守,封建的王朝不斷的做出改變,不斷的獲取更大的疆域,也在不斷的探索未來。
這是曆史的必然,是文明進步的必然,當大宋停止與外交流,停止通商,停止發展的時候,這個王朝的本質便會再次回歸傳統的封建小農思想,同時也意味著大宋“死了”。
趙禎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現在的大宋可謂是他一手締造的王朝,完全有別於太祖太宗甚至是他父親的大宋,眼下不斷的進取才是大宋的定義,也是新大宋的力量。
要想讓國家持續的發展,就要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而現在,道路的最大絆腳石已經不是遼朝,也不是曾經的所擔憂的內患,而是在西域,在大宋對外經濟的道路上。
邊患是曆代王朝的最大問題,可吐蕃對中原的影響從未像現在一樣強烈,四川天府之國,雖然直麵吐蕃的威脅,但同時多山的蜀中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再加上氣候原因,吐蕃人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可現在不同了,西域在趙禎眼中是個賊,是個靠從大宋身上偷竊而獲取財富的賊,而吐蕃卻是個強盜,一個敢正麵和大宋剛的悍匪。
趙禎覺得自己有一種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給截了的感覺。
確實很不好受,但要消除這個隱患,就需要大宋培養一支能在高原上作戰的軍隊,而這支軍隊卻是大宋所沒有的,有時候,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迫切的。
所以他不惜挑撥天竺和吐蕃之間的關係,刺激吐蕃和角廝羅勢力的對立,這些都是在為解除吐蕃之患做努力。
四川境內有不少高原之地,這是一片吐蕃和大宋之間的緩衝地帶,大宋在逐漸擴張的時候勢力範圍已經延伸至了高原,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擴,並且在成都府設立了雅州,而它也是後世雅安的所在。
很自然的,這裏便成為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吐蕃人和會偶爾來到這裏和大宋的商賈做生意,而蜀中的商賈又是大宋現在最會做生意的人。
吐蕃人也是通過貿易才逐漸發現大宋的強大,這個王朝的崛起之快,攻伐之凶猛,讓吐蕃人領略到了盛唐遺風,想到盛唐就想到他們當年吐蕃王朝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