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2 / 2)

主要是王亨對遼朝的態度,明麵上修好,其實暗地裏各種防備,就差發動邊民武裝襲擊了,但越是如此對大宋越有利,對遼東更有利。

雖然和大宋發生過一場局部的戰爭,但並不是高麗王朝整個朝廷的意願,而是在倆個蠢貨的愚蠢之中引起的誤會,雙方的朝廷和高層再交換過意見之後,便雙方再次修好。

高麗自然不可能和倆個“超級大國”同時交惡,與遼朝劍拔弩張的同時,與大宋自然要“和睦相處”,王亨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他看的比高麗國內的所有人都要遠,認定大宋在不遠的將來肯定會超越遼朝,成為最大,最強的國家。

與大宋交惡是在自尋死路,況且大宋是華夏的正統延續者,華夏王朝與高麗這片土地的關係極為微妙,雖然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但終究還是要相處下去的。

現在王亨一死,這種態度和戰略是否還能在高麗延續下去?這才是讓趙禎擔心的問題。

從三才手中接過一份王亨的遺詔手抄,趙禎輕輕打開,上麵的字跡雖然不是王亨的,但已久相當不錯,看到開頭的稱為,趙禎便皺了皺眉頭,隨即給三才道:“你來念。”

三才躬身接過:“奴婢遵旨。”

“朕承先君之末命,嗣累聖之丕圖,十有二載,賴天之休,國內乂安。春夏以來,憂勞爽和,藥石無效,遂至大漸,欲以神器歸之有德。內史令樂浪君徽,朕之愛弟也,仁孝恭儉,聞於鄰國,宜傳大寶,以顯耿光。”

三才是冷著臉念完的,在他看來高麗國主乃是諸侯之製,最多以寡人相稱,現在居然用朕自稱,豈不是僭越?何況高麗人明知這是要上疏大宋君王禦覽的,還這麼肆無忌憚?

但趙禎明白,這是一種試探,小心的試探大宋對高麗的態度,若是大宋和高麗真的關係融洽便不會因為這“小事”大發雷霆,反之亦然。

趙禎突然想起了王亨遺詔中提起的樂浪君徽,他便是王亨的弟弟,雖然不是一母同胞,卻也相差無幾,他的母親元惠王後乃是王亨的生母元成王後的妹妹,這就比一般的同父異母關係要來的親近得多,否則也不會是他王徽了。

在高麗使者的關注下,趙禎拿起這份寓意獨特的國書放在前麵的禦案上,隨即開口道:“這是向朕討廟號,諡號來的吧?朕聽聞王君故去,心中不忍,但國不可一日無主,令弟王徽便是上上之選!”

趙禎的話讓使者安心,這是在肯定先王,不用說下麵該賜下廟號,諡號來了,在來之前,王上就說過,這兩樣東西必須由大宋皇帝賜下,如此一來便可把高麗與大宋綁在一起。

這實在是一個沒有辦法拒絕的請求,人家一國之主死了,連廟號,諡號都沒起,巴巴的送國書和訃文而來,你能拒絕嗎?

13464/44528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