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1 / 2)

牛痘,這個大宋早已擁有的醫療技術開始的時候卻不被人看好,因為曾經有過人痘的經驗,效果擺在那裏,誰也不覺得牛痘會有多大的效果,即便是接種牛痘的消息傳到遼朝,遼人也不覺明曆,甚至覺得趙禎和大宋瘋了。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連人身上的人痘都沒收效甚微,牛痘能好到哪裏去?!莫不是覺得牛比人還強?

但事實卻給了遼人一記狠狠的耳光,灤河城的事情已經傳到了遼朝之中,開始還有人覺得大宋迂腐,救治這些人簡直就是引火燒身,這些人抵達灤河城的時候怕是會有一半染上痘疫。

遼人也不傻,相反在遇到這種情況之後朝廷第一時間決定封鎖中京道,凡是中京道自許進不許出,否則一律格殺,數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就遊走於中京道的外圍,當然他們要是往南去……那再好不過。

所以中京道的人才想盡一切辦法的離開,或是躲在自家的莊園之中不出來,實在沒有辦法才向大宋而去,否則誰不希望前往自己的朝廷的所在?

天子牧民,不忍其受苦,古來有之,所以災荒年的時候災民總是往都城湧去,因為他們對皇權的信任,相信天子不會放任他們不管。

可這一次卻不同,遼朝還真的就放任他們不管了,但卻在痘疫出現的時候第一時間把原本駐守在中京道的大軍給調走了,軍隊的安全對遼朝的朝廷來說比百姓重要的多。

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賑災,人痘便是遼朝相處的“好辦法”,火上澆油莫過如是!

灤河城的消息傳入遼朝,舉國震驚,原來宋人已經掌握了治療痘疫的辦法,這簡直就是在打臉遼朝,灤河城的收治百姓和遼朝的隔絕中京道完全是辛辣的對比。

雙方之間誰高誰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尤其是身在遼朝的漢家百姓,更是覺得遼人無情無義,但在之前卻不是這個樣子,即便是先帝在位的時候,契丹人與漢人之間的差別還沒有這麼明顯,先帝總是想著如何妥善的,安穩的處理倆個民族之間的關係。

但現在朝廷的舉動已經讓漢人心灰意冷,矛盾衝突不斷,而這次對中京道的處理更是火上澆油,在遼的漢人已經覺得朝廷已經完全的失德了。

關於灤河城的消息越來越多,這要感謝種世衡和王唯一兩人,他們在醫治好一些契丹人之後居然放他們返回家鄉……

此乃驚人之舉,不單單是遼人沒有想到,就連趙禎和大宋的朝臣也沒想到。

所謂無私者無畏,種世衡的這一舉動可謂是戰略性的,趙禎連連感歎他的急智,一般人在這個時候絕不會想到這個問題,甚至不會讓契丹人離開灤河城。

但種世衡卻恰恰相反,在他看來,契丹人在城中本就是不安定的因素,還不如打發回遼朝,再說,就算是強留也留不住,大宋既然得了仁義之國的名聲,自然也無法扣留這些度過痘疫的人。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種世衡讓人在他們的胳膊上種下了牛痘,隻不過接種的過程他們完全沒有看見而已,這些契丹人開始的時候恐懼異常,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隻不過發熱了幾天出了點輕微的痘瘡之後便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