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1 / 2)

耶律賈心中冷笑,不賺錢?怎麼可能不賺錢!現在是災荒時期,遼朝需要大量的糧食,這是救命糧,即便價格再高也要買的,遼朝的一些宗室商賈甚至開出了每石八百文的價格,這是前所未有的高價了!

“陛下,我大遼商賈的價格已經開到了每石八百文,高出大宋三百文左右,商賈如何能不掙錢?!非不能也,實不願也!”

趙禎搖頭道:“八百文還是不夠,在大宋買五百文是因為有朝廷補貼,有平倉場拉低糧價,有義商賠本賺吆喝,但我大宋商賈憑什麼給你遼朝補貼,憑什麼給你們賠本賺吆喝?!”

耶律賈一時語塞,雖然說的都是事實,但自己怎麼感覺麵對的不是大宋皇帝,而是最為精明的商賈一般?

他趙禎總是能把人吃的死死的,有時是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有時是衝鋒陷陣的武烈皇帝,有時又變成懷柔天下的仁君,現在……現在又變成一個精明的商賈……

“依陛下的意思,如何才能在榷場販賣糧食?陛下仁德總不會瞧見我大遼數百萬人走投無路,在極寒之中化為餓殍吧?”

耶律賈的策略很簡單,就是不斷反複的圍繞“仁”這一話題,隻要和他說事實,他就和大宋皇帝講仁愛,隻要和他說難處,他便再次祭出“仁愛”為大殺器……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大仁大愛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在這個被儒家思想熏陶千年的封建時代,仁便成為對人最高的禮遇和榮耀。

趙禎稍稍有些無奈,又有些激動,眼前正是瞌睡送枕頭,大宋運輸糧食不宜,雖然效率驚人,但其中花費卻也驚人,南方的糧食運輸到北方在這個時代簡直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即便有海運,漕運,陸運的結合,也使得所費頗巨。

錢糧用度不說,單單是運糧之人所吃的糧食,便不是一筆小開銷,而這些都是要算在成本之中的,朝廷花費自然就高,朝廷的花費不單單是補貼糧價,還有車馬,草料,住宿,等等費用。

南方的糧商肯定是賺足了錢,拿了朝廷的補助,還能把糧食賣出五百文的高價已經是賺得盆滿缽滿,所以他們才會不辭辛苦的從南方運送糧食到整個大宋。

但這樣算下來,朝廷卻是虧錢的,並且虧得還不少,再加上用兵西夏和犒賞三軍的費用,難怪包拯沒日沒夜的上疏,告知趙禎國庫現在是舉步維艱了。

趙禎望向包拯,再看了看耶律賈,眼前不正是一個收回成本的好機會嗎?接盤的人來了,背鍋的人來了,大宋還有什麼好擔心的?當狠狠賺上一筆才是!豈能因為養虎為患而錯失良機?何況大宋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獵人,並不擔心猛虎。

趙禎還有著自己的考量,如今的遼朝已經是忍耐到了極限的邊緣,沒有糧草的契丹人很快就會變成一群餓狼,而想要生存下去最簡單的辦法便是撲向“獵物”撕咬!

大宋有痛擊餓狼的能力,但若是所有的遼人都瘋狂起來,這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兩國之間的仇恨也將會上升到新的高度,這在眼下是趙禎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同樣的遼人也不想看到這個局麵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