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把話說成了這樣,趙禎一時間也不好拒絕,畢竟他和耶律宗真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有的隻是迫不得已……
但夏竦顯然是不同意的,並且義正言辭的說道:“遼皇奇襲我大宋皇帝禦帳,三千人不敵我皇千六百之數,終被我皇手刃與野,如此武功蓋世無雙,遼皇的遺容便是我大宋官家的佐證,理應獻俘與太廟告慰我大宋列祖列宗之靈!”
“荒唐!”
張儉先是怒斥夏竦轉而對趙禎說道:”外臣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貴國著想,試想一下煌煌史書中皇帝的遺容誰敢褻瀆?即便是戰死與沙場也要在使者討要時奉還,並隨禮儀仗。如今陛下雖贏得勝利,但卻不歸還我皇屍首,還欲祭祀太廟,豈不是欺人太甚?!這要是傳出去,大宋的禮製何在?大宋的威儀何在?世人如何看待大宋?豈不是變成了殘暴之國?!“
張儉的話句句戳在要點上,並且把這件事和大宋的威儀禮製聯係在一起,不得不讓趙禎臉色難看,想想也是,既然自己都贏得戰爭的勝利了,沒必要做這種鞭屍的行為,自己和耶律宗真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反而有一點互相欣賞。
原本殺他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情,現在還留著他的屍首祭祀太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些,即便是為了向世人宣揚自己的武功也不必用這種手段。
夏竦急急的望向趙禎,他非常不情願把耶律宗真的屍首還回去,畢竟是一國之君的遺容,對大宋的鼓舞和對遼朝的打擊有很大幫助,但現在看來張儉已經說動了官家。
趙禎並不是被張儉說動,而是他本來就不打算把耶律宗真的遺容待會大宋放在太廟祭祀,人死為大,既然都死了一切的紛爭都該結束,畢竟他也是一國之君,能為自己的國家而戰,並且身先士卒的戰死沙場,這樣的人理應得到自己的尊重,怎能如牛羊一般放太廟祭祀先人?
”朕與皇帝之情亦然,惺惺相惜之下又是扼腕而歎,此非朕與皇帝之個人恩怨,乃是大國對弈之舉,不得已而為之,皇弟遺容尚好,朕以派人日夜守護,本欲在大宋為其建陵寢,既然使者開口,那朕便應允便是,這就派人護送至大同府,遼朝地處北方,天氣稍寒,待抵達上京城之時自不會有殃。”
張儉激動的跪下大禮參拜:“官家之仁德天下無雙,外臣叩謝陛下!”當然要叩謝,能把皇帝的遺容帶回去這是一件大功勞,而且還能激發遼朝將士的鬥誌。
趙禎擺了擺手道:“皇帝之資世所罕見,隻可惜生母亂權讓大好的江山生靈塗炭,望繼任之君上保社稷,下安黎民,勿要重蹈覆轍!”
趙禎的話讓張儉嘴角抽搐,這話說的好似和你一點關係沒有似得,難道大遼出現如今的局麵和你脫得了幹係?即便是當初妖後亂權的時候你沒攙和,但之後呢?是誰擅啟刀兵?是誰背盟棄約揮師北伐的?
但即便是如此張儉也不能說出來,隻能憋在肚子裏暗自生氣,表麵上還要點頭應道:“多謝官家提醒,繼任之君定會如此。“
趙禎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便畫風突變的說道:“如此甚好,朕的大軍已經兵臨白登山,不日便下奉義,大同府十萬遼兵可是準備死戰到底?朕可不會讓你帶著皇弟的遺容去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