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自然是接到了斥候的奏報,大宋的斥候要遠比這個時代別國的探馬要來的精銳,全數都是由踏白軍中挑選出來的強悍之兵,並且接受嚴格訓練,分析和觀察問題的眼光都有獨到之處。
“這麼說遼人是打算與我大宋和談了?不應該啊!即便是遼皇戰死鴛鴦泊,蕭惠張儉等人也應該利用遼皇戰死的消息壯以軍威,固守大同府才是,怎麼好端端的要和我大宋和談,難道其中有詐不成?”
雖是這麼說,但其他的將校卻不這麼認為急急的開口道:“狄帥小心,遼人主力尚存,不戰而談,其中必定有詐!”
狄青笑道:“如果有詐那遼人也不會愚蠢到大開城門吧?上有使臣節鉞絕不會作假,怕是大遼皇帝戰死前來討要遺容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傳告轅門守衛,若遼朝使節前來引他進來便是。”
左右抱拳得令,看來狄帥是打算接見遼朝的使節了,也對,如若遼朝使節妄圖議和,那便一定要穩住大軍才是,狄帥是為了避免和遼朝使臣多言才這麼做的吧……
張儉的牛車在奉義城守將膽戰心驚的眼神後晃晃悠悠的駛向白登山的宋人營地,軍陣的布置很巧妙,山腳下的樹林灌木皆數被砍伐,隻留下一片巨大的空地,如若有人想摸上山,必定會暴露無遺,張儉的牛車便是如此招搖過市的向山上而去。
白色的招魂幡在空中飛舞,劃出不斷的曲線和造型,仿佛一隻不斷向前抓握的手,也不知是在呼喚著誰,但大宋的將士們都知道,這是張儉在為他大遼的皇帝招魂。
帝王之殤,理應得到尊重,即便是遼朝的皇帝也因如此,將士們默默不語的看著張儉架著孤零零的牛車前往轅門,早就在此等候的衛士把他引進狄青的帥帳。
狄青已經站在帥帳的中央迎接這位來自遼朝的使者,當他看見滿頭華發的張儉時也是頗為驚訝,看來這位遼朝的左丞相當真是一夜白頭了,可見他對遼皇的忠誠。
畢竟是遼朝的左丞相,應有的尊敬還是要給的,狄青長歎著虛手一引的對張儉道:“左丞相許久不見,沒想到以生華發,請入座。”
張儉微微施禮道:“狄帥客氣了!”
用過茶水之後,兩人的互相寒暄也結束,張儉直入正題的說道:“此次老夫前來為的是請狄帥手下留情,宋遼兩國交戰以使得兩國百姓生靈塗炭,燕雲之地布滿戰火,何其悲也!”
狄青搖頭道:“大宋北伐燕雲乃是取回華夏故地,情理之中也!左丞相此言差矣。”
張儉輕笑道:“宋遼兩國誰對誰錯暫且留予後人評說,你我爭辯也不過是一時之言罷了,老夫此次前來為的是麵見大宋官家,不知狄將軍可否放行?”
狄青點頭道:“情理之中,本帥自然不會阻撓,還會派遣精銳之士相隨,保全你麵見官家!”
13464/417445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