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1 / 2)

當張儉走出地牢的時候心中長舒一口氣,別看他氣定神閑,隻有他自己知道這次是多麼的危急,如若不是皇太弟耶律重元意圖奪嫡,說不定自己還真的會死在這陰暗的地牢之中。

既然如此自己便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如若能幫助皇長子耶律洪基登上地位,那自己便算是真正的東山再起,就如同以往一樣得到重用,這樣一來他也算是擁立之臣了。

這個名頭可不弱,相比一步一步的爬上高位,擁立之臣幾乎是皇帝的嫡係,權柄之大,地位之高,等閑不可想象!這麼說來自己還要感謝耶律重元,要不是他……嘿嘿……

劉六符把耶律宗真的遺詔當著蕭惠和張儉的麵宣讀了出來:“是歲,宋人背盟棄約……朕南禦宋敵,其具艱難,如有不測,當以此詔遵行,朕之長子查刺,年少聰慧,性格沉穩閑靜、嚴厲剛毅,乃是繼承我大遼皇位之不二人選,臣公若見,必當輔之,如若叛逆者出,則大遼臣民人人得而誅之!……皇妃蕭撻裏垂簾而監之……”

重要的消息一條不少,張儉在看過耶律宗真的皇帝印和私章之後便能肯定這是陛下所書無疑,恭恭敬敬的接過並對著它大禮叩拜。

無論這份遺詔是真是假他都要承認這是真的,畢竟自己已經和皇長子以及皇妃聯係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到皇長子張儉微微點頭,他是見過耶律洪基的,小時候的他確實有著難得的天資,也不知道現在如何。

當張儉向劉六符詢問的時候,劉六符驕傲的說道:“要說皇長子那可是相當出色,比之陛下更喜漢家文化,但他曾經說過,漢家文化在於其智,不在其形,學其漢禮當為我契丹所用,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有百害無一利也!”

張儉眼睛一亮,能有這樣的領悟,說明耶律洪基的天資相當好。這他便放心了,最主要的是他不抵觸漢家文化這便是對了,畢竟那個現在的大遼講究的是嫡長子繼承製,這也是漢家所提倡的。

其實張儉早已知曉受中原文化影響極深的耶律宗真並不想真正兌現自己的諾言,誰會把皇位如此重要的東西傳位外人?即便是兄弟也不成的!

自從皇長子耶律洪基6歲起,陛下就開始培養他為太子儲君雖然沒有明說但誰都能看得出來,四歲的時候便封為梁王;11歲時總領中丞司事,封燕王;12歲總知北南樞密院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南朝也好,北朝也罷,尚書令都是太子才能加持的名號,雖無實權但是卻在向天下人宣告此人便是未來太子的人選。

因為陛下猶在,故耶律重元不敢異動,誰曾想陛下居然戰死鴛鴦泊,這消息傳回去,耶律重元便有了借口,母壯子幼?漢朝便用過的借口,宋人也用過,現在看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大宋天子也不是經曆過這些,最後呢?天下人不知他張儉知道的清楚,大宋的太後要麼被他殺了,要麼被他囚禁在某處,絕不可能是服毒自盡的,前段時間東京城還有關於劉太後的傳聞出現,現在已經平息,這說明其中定有蹊蹺。

現在大遼也出現這一說法,耶律重元的心思天下人誰看不懂?不過是想取而代之罷了,何必找這樣一個借口?如今皇長子已然是十四歲的少年,完全不輸與他英明的父皇,張儉有信心輔佐他登上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