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趙禎還是太子的時候便給出了疏通黃河水道的辦法,但如今效果卻不明顯,主要還是上遊泥沙過多的問題。
趙禎抓起一把河中的泥沙對著王曾微微皺眉道:“上遊的泥沙為何還是如此之多,難道就不能稍稍整頓?還有朕說過多少次了河堤不要種植楊柳,隻為單單的風景快意便不顧堤毀人亡之險?”
王曾無奈的說道:“垂堤楊柳本就是慣例,且文人墨客極愛,再加之移除楊柳所費巨大,地方的官府便不願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那就眼睜睜的看著河底被這些楊柳破壞?下嚴旨命人砍掉黃河堤岸上的楊柳,務必保證河堤的安全,朕可不希望東京城被泡在水中。”
王曾點頭道:“既然陛下嚴旨,那他們也會照辦可所需的用度也請陛下讓三司調撥。”
趙禎微微點頭道:“如此甚好,蔡伯俙的船隊也該回來了吧?”
“半日前便說過了應天府,按照漕船的速度應該快到了。”
王曾的話剛剛說完便見一名小校騎馬靠近,翻身下馬後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道:“啟奏官家,使團已經進入開封府境內,莫約半個時辰就道!”
王曾恍然大悟,原來官家這次帶著群臣們出巡居然是為了迎接使團,看來這次大宋出使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
之前趙禎說過倭國的銀特別多,這在朝臣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銀這種貴重金屬在煌煌中國都非常值錢,更別說是倭國的蠻荒之地了。
趙禎深知這些士大夫的想法,準確的來說是中原王朝的所有人都有著高外族蠻夷一等的想法,這是千百年來的儒家思想在作祟,在他們看來所謂不知禮數的人都是外族蠻夷,既然是蠻夷那一定貧窮。
掛有特殊旌旗的船隊慢慢的駛進西水門,裝載貢品的漕船足有五艘之多看的朝臣們目瞪口呆,但隨即有人反應過來道:“些許是倭國的特產鄉儀之類的東西……”
趙禎無聲的咧嘴笑了笑,特產鄉儀?以蔡伯俙的性格能帶那些東西?不把倭國的銀礦拉回大宋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蔡記貨物的價格可是相當不菲的。
船隊在西水門登陸,當夏竦和蔡伯俙出現在人們麵前的時候,趙禎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還好,這小子全須全尾的回來了,要是缺胳膊少腿的還真沒法向趙妙元交代,他現在還不知道趙妙元在應天府私會過蔡伯俙。
夏竦走到趙禎麵前躬身行禮道:“啟奏官家,臣和駙馬二人出使倭國得倭國皇帝國書一封,上呈官家禦覽!”
這都在大家的意料之內,夏竦和蔡伯俙出使倭國已經整整一年這完全超出了預想,所有人都在擔心他們的一去不複返,畢竟在茫茫的大海上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
但夏竦接下來的話卻驚呆了所有人:“此次出使倭國,臣和駙馬不幸被風暴吹走,迷失在茫茫的大海,就在臣等萬念俱灰之際卻見一群小島如紐帶般出現在大海上,臣等駛入島中發現此乃隋唐文獻中的流求國……”
夏竦的話讓趙禎一驚,沒想到這兩人居然到達了後世的琉球群島,更加可貴的是還帶回了流求天孫王的國書,這算不算是禍兮福之所倚?
無疑夏竦的意外出使,讓他獲得了朝臣們的交口稱讚,無論這些稱讚是否發自真心,但他這種揚上邦氣象,教化異俗的行為確實擔待得起。
13464/372234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