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中山先生關懷複旦大學(1 / 1)

朱仲華複旦大學創辦於1905年,初創時稱複旦公學,校址在上海吳淞炮台灣,校長是馬相伯先生。1913年春,我從故鄉紹興負笈去滬,進入複旦公學,因同鄉之誼與老師邵力子先生關係特為密切,課餘之暇,常聆教益。印象最深的是,邵力子先生曾對我說過,複旦之有今天,全仗孫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之時,複旦大炮台灣的校舍因軍事需要,被光複上海的駐軍占用,學校隻好停課。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校方派於右任、邵力子、劉成禺三位先生專程赴南京晉謁孫中山先生,陳述校舍之困難。孫中山先生素來關心教育事業,對國人自辦的這所新式學校自然備加重視,立即批示將上海徐家彙的李鴻章祠堂改作校舍。這所李氏祠堂係由盛宣懷籌集12萬兩銀子代為興建的,屋宇寬敞,建築精致,且具園林之勝。孫中山先生除撥給複旦校舍外,還指令財政部總長陳錦濤從國庫中專撥銀幣一萬元,作為搬遷時的修繕費用。消息傳來,複旦師生欣喜若狂,立即動工修房,添置設備,於1913年3月1日正式遷入新址複課。我正是在這個時候進入複旦公學中學部就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