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展望98 國內外大事不消停(1 / 2)

搞定了食品公司的未來發展計劃後,1997年也就基本上過去了,回首這一年,吳迪算是在穿越的大潮中開了個好頭,至少有了未來發展經濟基礎,家中的工廠也開始走上了正軌,就連香港都回歸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就連亞洲金融危機都沒怎麼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對國家總體而言利大於弊,對吳迪而言那就更是大大的好了。

展望1998,大事件還是不少的。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正式施行,伴隨而來的是長江、鬆花江、嫩江、珠江流域的西江和FJ閩江等江河發生特大洪水,由於洪水量級大、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非常嚴重。特別是長江流域的發生特大洪災,據統計,水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近300億美元,並造成3004人死亡,2.23億人受災。剛實施《防洪法》就發生大洪水,也夠諷刺的。而且防洪中雖然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特別是軍民魚水情吳迪十幾年後任然記憶猶新。但是救災中出現的很多違法事件,特別是防洪大提的豆腐渣工程著實考驗著國家的法製建設;

其次是五月份印尼發生了全國性反華暴亂,全印尼共有1200多華人喪生。最最可惜的是對這次事件的反應,組織上很是平淡,隻是事後對於印尼華人在騷亂中的遭遇表示關注和同情,這可以說是國家的一次外交失敗事件。據吳迪自己的分析原因可能是:客觀上當年中國發洪水而且很多省市都遭了秧,國家能力不足;再一個是當時的中國軍隊投送能力不強,無法派出軍艦對該國形成有效威懾;最最主要的可能是當時國家比較窮,且經濟環境和國際政治環境並不是太好,大部分東南亞華人(包括印尼華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他們反而比較親近小灣灣,聽說當時國家駐印尼大使館是做好準備要拯救被害華人的,但是印尼的華人大多都拒絕了大使館援助,真是讓人遺憾。從這裏也看出當時中國的軟、硬實力都不足,導致國外的華人歸屬感也不強,用句俗話概括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過當時ZF的執政手段確實有瑕疵。

說道國際環境,吳迪覺得我們真應該感謝以****大叔為首的恐怖組織們,因為9.11前和9.11後國家的國際環境是有明顯的差別的。想想9.11前,先是96年的台海危機;然後97和98年香港金融危機(國際炒家們攻擊市場成熟的香港本就不尋常);99年國家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和李文和間諜案;99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副總統戈爾等政要就曾多次秘密會見“****”分裂分子,美國國會還專門召開XJ問題聽證會;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和歐洲議會允許“****”分子在議會大廈內舉行有關“****”研討會事件等等,美國、歐洲、印度、灣灣、澳大利亞都在仇視祖國,可以說當時的國家國際環境非常的惡劣。可是自從有了9.11和大反派“本拉登”以後,國際上的後冷戰東西方對峙突然就變成了以反恐為主的新格局,中國突然從獨裁國家變成中立派了,美國沒時間找中國的麻煩,歐洲不在整天的防範中國,就連小灣灣也開始和大陸接觸了,相信國人都有特敞亮的感覺,頗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感。所以,吳迪對“****”大爺還是很有好感的。

再有,1998年是國家第九屆全國人大會召開的時間,會議確定了朱RJ為******總理,這是吳迪非常欣賞的一位總理,有魄力、有擔當,自從他掌管******以來,國家經濟走上了快車道,可惜隻當了一屆總理。對於政治強人,很多人都不喜歡,認為他們的執政會對民主和社會自由帶來問題和麻煩。但是吳迪卻不這麼認為,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建立在社會完善,經濟基礎好的前提下才行。如果社會混亂,經濟欠發達,你說民主那不是扯淡嘛!民眾吃不飽談什麼選舉權、言論自由權、結社權,社會混亂你談什麼民主。世界上那麼多的發展中國家用事實證明,追求民主不能過度,過了也就亂了。中國處於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轉型期,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是穩定,最好是有條不紊的發展,民主可以慢慢來,一步步解放,一步步發展,這也符合世界發展的規律。所以,朱總理的上台對國家經濟的轉型是有益的,他在台上可以壓服住一些反對的聲音,令國家集中力量快速完成既定的任務,這從以後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看出來,國企轉型快速平穩,農業穩定平穩有序,私有經濟越來越強勁,行政的法製化也越來越規範,這些都有他努力的結果。所以吳迪對朱總理十分讚成,如果能夠多執掌一屆政務院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