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呼籲作家要有“定力”,即文藝創作要保持獨立的思考、情感的真誠、自己的風格以及不被商品時代所迷惑、隨波逐流等。“還要尋求個人情感追求與民族多數人利益的統一。”
對於讀書的引導者,不要為商品所左右。他對文藝評論界有一些忠告,比如注意文藝批評的良知,不要被包裝了,要珍惜自己的羽毛。有良知的報刊社應該設立自己的品牌,有一些權威的書評。
以兼容並包的態度讀書
閱讀經典的呼聲在兩會上並不少,有代表委員提出,現在的孩子不那麼愛看經典,比如《紅樓夢》。
陳建功告訴記者,自己在青少年時代看過《紅樓夢》,初次讀的時候也讀不太懂。後來偶然的一個機會,他從一個教授賣的廢書中“淘”來一套俞平伯等寫的《紅樓夢》研究資料。“我仔細看了一下才發現,呀,真有意思!人家把紅樓夢研究得這麼透這麼細,把許多我們過去都不知道的東西都揭示出來了!”
這樣的經曆也告訴他:“讀書有時候應該換個角度,起碼應該以兼容並包的態度讀書。”
所謂兼容並包,即對書裏的觀點不要先入為主,要想著別人是怎麼看世界,這樣,讀書就變成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朋友反駁他,說自己的孩子酷愛玩遊戲,結果也當了日語翻譯。陳建功不這麼想,他覺得,閱讀雖然不是多數人的謀生工具,但難道對心理沒作用嗎?“太有作用了!看字和圖是不一樣的,文字的聯想對人的思維結構是有幫助的。”
怎麼讀書?陳建功告訴記者,這要有方法。“個人體會:讀文藝書要相信直覺,讀學術書要先提出疑問。”
“讀文藝書,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有些人被誤導,說這本書我怎麼讀不懂啊,沒關係,選擇你喜愛的作家作品看就可以了。”他說,“讀理論書、學術書,要抱一個懷疑態度,一看題目、題材,就要想,我會怎麼寫。如果你跟別人想的不一樣,別人又有學術高度,你不就學到東西了嘛。”
“借”曹雪芹調動讀經典氛圍
此次兩會,陳建功提出了關於重視經典的提案。
今年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陳建功告訴記者,1963年,文化部等單位舉行過紀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活動,而且是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關注的,還專門舉辦了曹雪芹生平展。
“那個時代,剛度過困難時期,我們還是那麼重視文化。”他感歎。
他建議,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之際,應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聯合辦一個紀念學術會議,以此推動全民閱讀經典的活動,把氛圍調動起來。
他還建議辦一個曹雪芹生平展。“現在紅學研究非常細致,比如《紅樓夢》裏提到的服飾,可以做一個服飾展,把文中人物戴的簪子展出,把書中的描寫放在邊上,讓我們看到,原來文學是可以這麼留存文化的。”
此外,他還希望能辦一個《紅樓夢》演出季,把由《紅樓夢》改編的各個門類的文藝作品都集中起來,給人們欣賞。
“國外的孔子學院也應該舉辦關於《紅樓夢》的人物和研究的講座,這才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經典。”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