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一)(1 / 3)

前言

我的老家在HB省南部一個偏僻的農村。小時候念了十多年書也沒能登上大雅之堂,雖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熱土難離的故鄉,來到東北一家煤礦謀生。之後,我一次次回故鄉辦戶口,相親,定親,結婚,離婚......掙了點微不足道的“銀子”“捐給”鐵道部不說,其中的辛酸和痛楚令我苦不堪言。那種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可想而知。人說,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學校裏你體會不到,走向社會才深有感觸。在我心情最低落的時候,我哥哥說,章,你的經曆和故事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我僅能苦笑。

我何嚐不想把自己的情感經曆、人生的體會和感悟整理成冊,裝訂成書,以供讀者和朋友參考和借鑒——我的一生不能白活啊!但我不能。特別是到了不惑之年,我往往更多地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我們到這個世界上幹啥來了。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也是一樣。咱們作為一個人不能光溜溜地來到這個世間,然後再兩手空空,悄無聲息地回去啊!

盡管我們沒考上大學,沒有金榜題名,沒有高官厚祿,但那又算得了什麼?咱們仍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份事情來做,仍能快樂自由地生活,仍可以做到雖平凡但不平庸。成功,我們可以把成功的經驗介紹給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失敗,我們可以把失敗的教訓拿出來警示後人,避免後人重蹈我們的覆轍。這就是咱們說的不白活一回。這種想法在心中積聚了很久,始終沒有形成體係,一直是雜亂無章,一團亂麻。

因為在這期間,我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用在工作和自學醫學上。大家知道,煤礦的工作是勞累且危險的。我除了天天上班,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針灸學》和《針灸治療學》,同時也了解了一些中藥學的基本知識。學習醫學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隻要你能鑽進去,你會發現裏麵有很多的寶藏。記得有一位名人說,其實,人生最大的樂趣在於你怎麼打發你的業餘時間,你怎麼在你的業餘時間裏發展你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後來,我們的煤礦逐漸萎縮,直至破產倒閉。我被調轉到別的單位。新單位的領導對我比較器重。領導聽說我多念了幾年書,看我戴著個眼鏡,像個文化人。有些動文動墨的工作就讓我來做,特別是礦裏宣傳安全,促進生產的小短文、小稿件就鼓勵我寫。

以前,我也沒有這方麵的習練。我說過,即使在學校念書時,我也不擅長寫作。但盛情難卻,隻能趕鴨子上架。單位方哥一句話提醒了我,你寫吧,寫什麼都行,揀著好聽的說,多替咱們幹活的工人弟兄“吹”兩句。我一聽,頓時心裏有了底。方哥說的揀著好聽的說,不就是寫作上的圍繞中心選擇組織材料嗎?方哥所說的“吹”不就是類似與修辭上的誇張,不就是在一定基礎上的有限度的誇大和縮小嗎?不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嗎?

從那時起,我就試著給集團公司報紙投稿。半月一篇,有時一周一篇。由於我寫的文章多半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多半是我這些年在工作中遇到的真人真事,有的就是我本人在工作中的親身體驗,全部來源於現實生活。再加上我寫完後認真修改,反複推敲,很快就有我的文章見諸報端。這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我有時間就寫,有靈感就發。勤思考,多觀察,不時就有我寫的小文章刊登在集團報上。這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通過寫作,增強了我組織材料和獨立構思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我觀察事物的能力和閱讀的水平。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有心把我的情感經曆寫一寫,敘一敘;我有心把我的婚姻戀愛的經驗和感受與大家分享。於是,從2012年秋天開始,我就著手這方麵的工作。曆時四年,終於同大家見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讀者朋友有興趣的就捧個人場,沒興趣的也不要冷嘲熱諷,講得不好,就當大家娛樂了。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學曆低,閱曆少,語言文字功底薄弱,肯定有很多疏漏之處,希望讀者不吝批評賜教。

正文:

“美麗的夜色多麼沉靜,草原上隻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唉,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每當聽到藝術家李雙江的《草原之夜》,聽到那優美動聽的旋律,感受那思念無助,無奈寂寞而又沉悶的心情,往往引起我情感的共振,我逐漸疏遠的那份情感又被喚醒,與蘇文相處的點點滴滴,如電影一般一幕幕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初戀是一段美好的刻骨銘心的記憶,雖然大多數沒有開花結果,盡管有時遙不可及,但她就像天邊美麗的雲彩,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蔚藍的天空,隨時都可能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閃現。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縣城最高學府——重點高中度過的,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階段,是黃金時期,意氣風發,青春年少,情竇初開。我讀高中一年級是在(高一)47班。那時還未文理分科,數理化、史地生全學。高中一年級時我的心情總的來說憂多喜少,思念家鄉之情總是揮之不去。

盡管能上高中——全縣最好的高中,是不少人想往已久、夢寐以求的事,能到全縣條件最好的中學求學,很多人百般努力也未能實現,和他們相比我是比較幸運的。能來到這樣的好學校應當非常高興,但是我一入高中就特別愁悶。入學時新鮮、激動的心情轉瞬即逝,陌生、緊張、壓力、沒意思的感覺隨之而來。非但吃不飽、飯菜不適,學習跟不上趟,而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麵對一班陌生的同學、剛認識的老師,又趕上陰陰沉沉的天氣,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