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報到(1 / 2)

陸遠方順利的在公社填上了民辦教師信息表,之後公社又專門安排組織員張恩濤分別對安水村的陸遠方、陸雲生兩個人的家庭成分、思想政治表現進行了審查,等到這些程序走完,時間也進入了陽曆八月份。

等待的日子顯得漫長又難熬,由於心理沒底,家裏也唯恐出現任何變故。陸家明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到大哥家看看,而陸遠方除了每天在家裏熟悉初中的課程,還堅持早晨、下午跑步來鍛煉身體。

8月10日,到了報到的日子。陸遠方就收拾好行李,借了大姐家的自行車,帶上被褥和課本到岈山葛城聯中去報到。

天還沒亮,整個村子靜悄悄的。陸家明早早的就起了床,喊醒還在熟睡的兒子,看起來他比兒子還要緊張和激動。李桂芹把家裏過節時才吃的白麵拿了出來,和了些麵,狠狠心又多打了幾個雞蛋,準備給即將工作的兒子做一盤最愛吃的雞蛋餅。

現在還是夏季,需要帶的東西就是一床被褥和一些洗漱用品,家裏蚊帳就一床,父母一直用著,陸遠方推脫著沒要。等到老兩口看著陸遠方把一大碗雞蛋餅吃完,天也漸漸的變亮了。

看到陸遠方吃完了飯。陸家明在裏屋喊道:‘遠方,你到屋裏來一趟。”

來到房間,陸家明正坐在床邊,對兒子說道:“遠方,現在你也算是跳出了農門吃上公家飯了,到了學校可要好好教課,不能讓人給看扁了。跟學校領導和同事要搞好關係,能忍就忍不要跟人家起爭執。”

聽著父親的再三的囑咐,陸遠方點了點頭:“爸,你就放心吧,我在學校裏好好教課,肯定不會給你丟臉的。”

老兩口把兒子送到坡下,看著兒子馱著大包小包,沿著小路騎車而去,直到看不到人影,這才相跟著回了家。

這時候太陽剛在天邊露出半邊身子,騎著自行車一路上涼颼颼的,葛城聯中離安水村接近30裏的距離,兩邊沒有直達的公路,隻能穿過村莊和機耕地才能到達學校,騎自行車也得接近1個小時。

對於陸遠方來說,未來就像是眼前的這條泥土路,一眼望得到頭,等熟悉教師工作後,爭取民辦教師轉正,再找一個當老師的老婆,一輩子也就這麼平平淡淡的度過。

葛城村緊鄰孝河,古時候這裏曾是兩岸商船的古渡口,距離岈山公社駐地隻有5-6裏路的距離,因此各方麵綜合條件感覺都比下麵的村子要好一些。

到了葛城村,太陽也在天邊冒出了整個身子。村裏的路上也漸漸的上了些人。?進了村子,不少人家都挑著扁擔往路中間一個水井裏挑水。

陸遠方推著自行車走到水井邊,一個中年人正準備去井邊挑水。他停下車,走過去問道:“大叔,請問葛城聯中怎麼走啊?”

可能葛城聯中才剛剛成立,中年人顯然還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些疑惑的道:“葛城聯中?沒聽說過,這裏倒是有個葛城聯小。沿著這條大路往南走大約三裏路就到了,路西那幾排連著的瓦房就是。”

陸遠方趕緊對中年人表示感謝,沿著中年人所指的方向,一路騎著車向南走去,路過一個汪溏,又往南走了100多米,出現了4排瓦房,也不知是哪年修建的,牆皮都有些脫落了。瓦房前麵是村裏打場曬糧的地方,這個季節正堆著一垛垛的麥秸。

在靠近瓦房的場地上,孤零零的豎立著2塊有些歪斜的木板籃球架。籃球架中間是一個土質的泥台,泥台上豎立著一根用楊樹木做的旗杆,有些破敗的國旗在上麵隨風飄動。

旗杆正對著學校的大門,此時大門正大開著,兩邊的牆上分別掛著兩個木牌,右邊寫著葛城聯小,已經破落的斑駁不堪,顏色和木屑都掉了許多。左邊掛著葛城聯中的牌子,還顯得很新,顯然剛掛上沒多久。

兩邊圍牆塗抹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八個大字,圍牆的灰掉了大半,露出裏麵土褐色的泥土。

騎到大門口,陸遠方便停車下來,推車走進去,一條6米寬的主路,把四排瓦房從中間隔開。一邊各有房屋4間。這樣的布局在八九十年代鄉鎮政府和學校非常常見。

順著主路走進來,路東側第一排瓦房的第一間教室牆上掛著“辦公室”的牌子,再往東麵的教室的房門上則分別掛著“語文”“數學”的牌子。

陸遠方放下自行車,走到寫著辦公室的牌子的屋子麵前,看到裏麵正坐著個胖子,臉上掛著個眼鏡,腳搭在桌子上,頭靠在椅子上,鼻孔裏正往外冒著煙。

陸遠方走上前道:“這位老師,你好,我叫陸遠方,是來報到的新老師。”接著便遞過自己在公社時填的教師信息表,特意把蓋著公社紅色打印的那一麵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