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清代工藝美術(1 / 3)

清代工藝美術主要包括陶瓷工藝、染織工藝、漆器工藝、家具工藝等。這些工藝美術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同程度地代表了這一時期工藝美術的基本水平。不過,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它們的發展都比較緩慢,時代的工藝風格也不夠明顯。清代前期的工藝美術,主要是在技術、藝術上都有所發展,後期則主要是在技術上有所進步。

一、陶瓷工藝

清代的瓷業從康熙十九年開始得到恢複和發展,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質量之精美,造型之多樣,彩釉之豐富,達到了登峰造極。整個清代景德鎮始終保持著在中國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國瓷器水平的理所當然的是景德鎮的官窯器。而清代的民窯器則最為豐富多彩。

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產品,鬥彩、五彩、素三彩繼續在更高水準上燒製。此外,康熙朝又創新了琺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種,各種單色釉有增無減。康熙、雍正、乾隆燒製的青花器,無論是器型還是釉色都極力追崇明代永樂、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調青翠豔麗,層次分明,那濃淡的筆韻能分五色,如水墨畫一般,含蓄而生動。

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時最為精絕,其胎骨輕薄,釉色潔白瑩亮,畫工細膩,色彩柔和,線條流暢,讓人愛不釋手。

康熙時期的五彩穿花龍鳳紋盤

雍乾時粉彩的成就最為突出,其色調溫潤,鮮豔而不妖冶,立體感強烈,常常讓人歎為觀止。此外,這一時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窯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幾可亂真,灑藍、天藍、祭藍、冬青、茶葉末等單色釉亦是佳作多多。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為豐富,即有仿古又有創新,尤其是各式裝飾性瓷器如瓶、尊之類較元、明代大為增加,其中康熙朝獨有的器型如觀音瓶、棒錘瓶、金鍾杯、鳳尾尊、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頭尊、四聯瓶、燈籠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裝飾性器物的造型與前朝相比變化不大,但各類精巧小器如鼻煙壺、鳥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卻出現不少,而嘉道以後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幾乎沒有什麼新創作。

清代瓷器的裝飾藝術紋飾、內容、手法最為多樣,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點。康熙朝以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長篇銘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馬、人、魚、龍變化及冰梅紋、亭台樓閣紋為其代表紋飾。青花畫法多采用單線、平塗,前期粗獷,有明末遺風,後期流暢,勾染皴擦並用達到了陰陽向背、層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紋飾多偏重圖案化,比較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

刻板,除仿明雲龍、雲鳳、雲鶴、纏枝花卉外,還盛行以過枝技法繪桃果、牡丹、玉蘭、雲龍等;畫人物漁耕樵讀以男為多,琴棋書畫以女為多,紋飾線條纖細柔和。乾隆朝紋飾內容最為繁雜,但均以吉祥如意為主題,紋飾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壽、瓜蝶連綿、官爵榮升、三星八仙等。畫麵單調刻板,意境卻較通俗,個別的牽強附會。

清代瓷業自嘉慶朝以後,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的製瓷業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乏善可陳。其瓷器的製作工藝、紋飾內容、表現技巧、器型樣式等都未能超越清代康、雍、乾三朝。當然,每個朝代還是有一些代表作品,如嘉慶朝的粉彩瓷;道光朝的青花山水;鹹同間的一些彩器。

隨著整個大清朝社會經濟的衰退,製瓷業也不斷地走下坡路,一語以蔽之“一代不如一代”,雖然光緒朝的製瓷業大有再興之象,但終隻是回光返照,難以新生了。

二、染織工藝

清代染織比明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可分官營和民間兩大類。

清初各地設置織造局,大批染織工人被征集在官營工場。北京設有織染局,管理“緞紗染彩繡繪之事”。江寧(南京)、蘇州、杭州設有織造官,管理生產,技術力量集中,產品達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官方對民間機戶限製很嚴,規定機戶每戶織機不超過百張,並施以重稅,極大妨礙民間紡織工業發展,後廢此製。

乾嘉之際,蘇杭等地出現了千架織機的大型工場,南京織機數量達三萬架。此後,與紡織業有關的行業也發展起來,出現多種絲行、挑花行、機店、梭店等,刺繡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品種。

南京孫中山總統府,清代時為江寧織造署

(1)棉織

自元代我國棉織工藝發展以後,至清代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清代主要棉織品種有鬆江布、紫花布、交織布。鴉片戰爭以前,棉織工藝主要是傳統手織生產,鴉片戰爭以後才開始采用機器生產。1889年上海建立第一所機器織布廠,此後我國棉織工藝進入新的階段。

(2)絲織

清代絲織種類極為豐富。錦,有雲錦、宋錦、蜀錦、壯錦、回回錦等;緞,有貢緞、提花緞、摹本緞、浣花緞、金絲緞等;綢,有寧綢、紡綢、宮綢、川大綢等;羅,有金銀羅、生羅、熟羅、春羅等;紗,有庫紗、官紗、實底紗、芝蔴紗、亮紗等;絹,有大絹、小絹、生絹、熟絹等;縐,有線縐、湖縐、川縐、洋縐、東縐等。

清代絲織圖案早期多用繁複的幾何紋,以小花朵作為裝飾,風格古樸典雅;中期受西方影響,風格豔麗豪華;晚期多用折枝花、大朵花,風格豪華疏朗。

清代絲織工藝大致可分為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期。康熙時期,絲織工藝承繼明代藝術風格,以八達暈圖案①最有特色;雍正時期,紋樣豐富,色彩更加華麗,絲織用色取得較高成就;乾隆時期,絲織吸收外來圖案風格,采用法國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