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素筠有喜了,她對這宮廷的抗拒因為這做母親的柔情而得到了緩解。而紀望似乎比她更加欣喜,他握著她的手笑得像個孩子,喋喋不休地說道:“筠兒,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有孩子了。”
可是紀望始終不願讓她與父母相見,他對於她的感情也許是真的,可是他確實對她藏了太多的秘密。
在她的再三哀求之下,紀望終於答應請穀娘進宮與她做伴。穀娘將穀簌托付給尼姑庵裏的一個老太太照顧,然後便匆匆進宮了。
譚莞爾對於懷上了孩子的尹素筠更加恨了,不僅因為對於無子嗣的她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且尹素筠的孩子會是紀望的第一個孩子,這讓她更加憂心。
當譚莞爾向父親訴苦的時候,譚彰隻是意味深長地笑著說:“你莫要擔心,我不會讓你擔心的事情發生的。”譚莞爾看著父親,不懂得其中意思。
徽元二年秋,南方戰事起,紀軍大勝,譚彰主張乘勝追擊,一舉南下征服敵國。眾臣則認為常年征戰,戀戰隻會加重民怨,主張在最南端的蘭城按兵不動,抵守南方,等到時機允許再進一步擴張。紀望思來想去,他笑著看向越來越沉默的尹顏真,問道:“尹愛卿,你怎麼看?”
尹顏真冷冷地抬起頭,對上他的眼睛,他是想讓自己做選擇了,依舊維持自己的風格,還是選擇成為譚彰那樣順他心意的人。選譚彰,也許和紀望之間還有轉機,可是背棄了哀怨的百姓,這樣身居高位還有什麼意義?他許久才慢慢開口:“臣認為,如今國民未安,不宜戀戰。”
紀望笑著開口說道:“那就按著尹愛卿的意思去辦吧!”
退朝後,一眾大臣走上尹顏真麵前,議論紛紛,有的說尹大人不愧為官為民不像譚彰隻想著近功急利,有的說陛下對大人果然看重雲雲,尹顏真隻是苦笑,無力地苦笑。
大將軍甄致率三萬精兵守在蘭城裏,暮秋時節,敵軍毫無征兆地反咬蘭城,十萬大軍在蘭城門外叫囂。甄致率軍奮力守城,派出去請求援兵的士兵一個接一個,卻毫無回音,圍城三日,蘭城陷落,甄致和三萬士兵命喪蘭城。譚彰領命前去談判,兩軍議和,歸還蘭城,紀軍不再出兵。同時譚彰呈上一紙訴狀,上書宰相尹顏真私通敵軍,先是利用聖上的信任讓紀軍留守蘭城,說是為了安撫民心,實際上是為了讓敵軍有恢複力量,重新擁有反敗為勝的轉機。請求援兵的士兵出城不久後就被殺了,無一幸免。在譚彰前往求和的路上,截獲了一支隊伍,運送了金銀萬兩,譚彰嚴刑逼供後,供認出是暗中送往尹府中的。
尹顏真坐通敵叛國罪,紀望冷冷地問他:“尹顏真,你還有什麼想說的?”
尹顏真嘲諷地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