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附錄:成功必須經曆的生存課(3)(1 / 3)

我們經常說要“敢想敢做”,敢想的人一抓一大把,真正敢做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人會說,我不行、我沒錢、時間不夠、根本不可能完成……講了一大堆借口,都是在說服自己、說服別人“我不想那麼做”。就像很多人對別人能夠發家致富感到不服氣,他們常常尖酸地說:“如果換作我,我會做得更好。”其實,他們的起點和基礎遠比那些“已經發家”的商人要好很多,可他們就是不敢行動,到頭來始終隻能拿著微薄的薪水羨慕著他人的成功。

拿出你的行動力,拿出你的態度,每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拋棄借口,保持行動和思想的一致,抓住機遇,敢於挑戰,才有成功的機會。

第六課檢視課程

*審視自身的意識、角度和頻率。

審視你的“自我觀”。

我們常常被包圍在各種不同的評價和議論之中,有人讚許,有人批評,有人敬佩,有人鄙視。不同的人對我們有著不同的評價。不管別人說什麼,我們都要認真地聽,廣泛地接納,並辨別評價中的客觀性,然後從中吸取教訓,自我改進。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話,將自己淹沒在他人的口水中。要知道,那些評價詞彙定位的不過是我們的某個行動或某個階段的行為,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客觀認識自己。

古希臘人認為:“能認識自己”是人類的最高智慧,就像我們今天常說的“人貴有自知之明”。無論何時都請公正、客觀、透徹、正確地看待自己。

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是怎樣的人,比他真正是怎樣的人更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去行動。一個人隻有對自己各方麵都有了比較明確的了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所以,正確的自我觀是每個完整的人格中都應該具有的因素。

接納你自己。

你對自己的認識一定不是抽象的,你會這樣描述自己:我很漂亮,我有點胖,我有點倔強,我人際關係很好,我容易相處……這種具象的分析和認識,本身就帶有對比的態度,而且夾雜著很強烈的自我評價。簡單來講,就是你喜不喜歡自己,對自己滿意不滿意。

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人,怎麼能要求別人喜歡你呢?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討厭的人,那你的行為也是令人討厭的,所以在別人看來,你就更加不會討人喜歡。所以,我們必須從接納自己,認可自己開始。不但要了解自己,還要坦然地接受和承認。不要欺騙自己、拒絕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自己:我很棒!我可以!我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自己!我是最特別的,沒必要成為誰!

*課程關鍵:讓自己養成定期反思與總結的良好習慣。

經常總結自己近期的表現,值得肯定的繼續堅持,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且願意給自己機會去改正。

停止對於別人的價值評判。

經常聽到人們之間會說:

“你看她,交的每一個男朋友都那麼差勁,她的眼光肯定有問題。”

“好好的穩定工作不做,跑去賣報紙,真搞不懂他怎麼想的。”

“那樣教育孩子根本就是錯誤的,這個孩子將來肯定沒出息。”

人們在這樣評論別人時從不考慮“我憑什麼這樣說”,而這恰好是造成人際關係不和諧的根本原因。人們總是傾向於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希望別人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生活,一旦出現差異和背離,就會感到生氣,並不斷把自己的“憤怒”告訴身邊的人,試圖從其他人身上得到認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人們通常不會意識到,每個人的意識水平都不盡相同,別人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的標準,而我們也完全沒有資格這樣要求別人。所以,我們就需要知道,當別人的意識還沒有準備好接受改變時,我們是無法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的。別人也沒有義務為了滿足你的想法而去改變。如果你縱容自己的想法並采取行動,隨便地指責他人,得到的可能會是他人的反擊和駁斥,你們之間就會出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