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3歲的王大漢喜歡唱歌,特別喜歡。並且喜歡在人多的地方唱,每當鄉裏集會的時候,他總會去湊熱鬧。雖然每次都被人用番茄雞蛋趕下台,卻依然樂此不疲。
天音鄉因天音山而名,天音山周圍的人們都喜歡唱歌,隻因那個傳說。天音山之所以叫天音山是因為曾經有一個仙人在山上唱過歌,至今還有人聽到過那飄渺的仙音。傳說凡是能聽到仙音的人一定是唱歌最動聽的人。
天音山腳下的集市是周圍村鎮最大的集市,每半個月開一次,周圍十裏八鄉的人們都在這裏買賣物品,集市最熱鬧的時候卻是傍晚時分的歌唱晚會,附近的年輕男女在這個時候都會打扮的煥然一新,登台演唱。
而鬥唱是最受人歡迎的節目了,特別是男女之間的鬥唱,精彩而熱烈,經常會傳出某男某女因為鬥唱而情投意合,進而喜結連理的佳話。
王大漢來唱歌並不是想找個女伴,他早有了心上人。他隻是喜歡唱歌而已。
王大漢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時候就把所有人震住了,並不是唱得太好,而是太出人意料,這樣的嗓子也敢出來顯擺?
王大漢的嗓音說好聽了是高亢沙啞,說難聽了那就是破鑼嗓子。刺耳不說,那聲音就好像從肺裏擠出來似的,用盡了全身力氣,唱的人累不說,也能把聽的人累死。聽的人是渾身發抖,胃裏翻湧,直往外麵嘔啊嘔的。
直到一個買菜的大媽實在忍不住了,操起剛買的番茄朝著王大漢砸了過去,觀眾們才清醒,對啊!這是那裏?市場啊!什麼沒有,會沒雞蛋和番茄嗎?
於是大家抄起菜籃子就朝大漢砸啊,番茄,雞蛋,洋蔥,蒜頭,土豆,蘋果,香蕉,榴蓮……
王大漢在群眾們剛開始砸東西的時候還沒覺得啥,仗著自己練過,這點小東西砸在身上也不痛,想著第一次登台唱歌,得唱完了再溜,也算有始有終。
可等到榴蓮也出現的時候,再也堅持不住了,是人都知道那玩意兒是帶刺的……
於是王大漢的第一次演唱就這樣結束了。但以後每逢集市王大漢是必到,也算得上是持之以恒了。
鄉親們都習慣了集市的時候多買點雞蛋番茄之類東西準備著,幹嘛?砸人啊。
榴蓮之類的大殺傷性武器被禁止了,據說是因為那天鄉長也站在台下麵,而砸榴蓮的老兄用的力小了點兒,沒砸到台上……
恩?有人問為什麼不禁止王大漢登台唱歌?在天音山唱歌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別人唱歌!
所以天音山集市又多了一道風景,而賣番茄和雞蛋的小販都打心裏麵感謝王大漢,每當他買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是不要錢的。
說起來王大漢,在他們天籟村乃至整個天音鄉那是鼎鼎大名。不光因為他那讓人震撼的嗓音,還因為他的身世和經曆。
王大漢是天音山周圍少有的出山闖過的人之一。
天音山周圍也是大山,走路的話,十天半月也出不了山,全鄉不過七八個村子,每村少的三五十戶,多的也不過百戶人家,村民們生活簡單樸實,每天種地打獵,上山采藥,足夠養家糊口,很少有人想著出村闖闖的,偶爾有點需求也隻是去集市換取,山珍野味,珍貴藥材吸引的商販給村子帶來了足夠的生活用品。
王大漢離開村子出山的時候是16歲,收養他的王老爹去世後的一個月,黃老師帶著他去縣城考大學。考上大學的王大漢帶全村人湊起來的學費,離開了大山。
王大漢本想上音樂係的,可揣著全村人的希望的他,不敢辜負了大家,報了農畜專業。
回村時王大漢20歲,那年劉醫生也去世了,王大漢回來拜祭。
在外闖了4年的王大漢經曆那是豐富多彩,但那不是咱們的話題,卻說他回來後開荒山種果樹,養花,種藥草,養雞鴨豬兔,養牛羊狗蛇,教村民農畜業知識,使整個村的人都生活都富足了起來。
到後來附近鄉裏的人們都來跟他學,他就在黃老師的學校裏辦了個農業知識講座,專門給鄉親們解決難題。
所以鄉親們雖然拿雞蛋番茄砸王大漢,那也隻是好玩而已,沒有人真的討厭王大漢的。
這幾年天音鄉的變化真的很大。
以前連電也是在王大漢離開村子2年後才通上的。
可從王大漢回來不到半年天音鄉就通電話了。
又過了半年一條鐵路從天音鄉附近通過,還修了個小車站。
鄉親們種的果樹,栽的藥材,養的家畜再也不愁賣不出去了。
據說本來這條鐵路本來不會在天音鄉種小地方修車站的,可當王大漢在負責鐵路規劃的那個傲慢的家夥麵前,空手捏扁了三個鐵的健身球,並放了一捆鈔票後,那個車站就出現了。
對外的說法是,幫助山村農民共赴小康生活,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政策。
再以後天音鄉的發展就進入了飛速的狀態。
天音山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木材,藥材,山珍,野味,應有盡有,自從通了鐵路以後,曾經阻礙鄉民發展的大山變成了寶藏。
曾經閉塞的鄉村也漸漸的有了現代化的氣息,家家電視電話,還有人買了電腦。
鄉裏的學校又新建了,老師也招了很多,孩子學習的地方再也不愁了。
鄉親們的穿著也豐富多彩起來,以前以黑和灰為主調的衣服也變的五顏六色。於是集市就更熱鬧了,歌唱晚會也就更精彩了。
王大漢覺得自己給鄉裏帶來的最大的變化不是讓村民富足了,而是自己給他們來了新的音樂,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
聽聽歌唱晚會上的歌曲吧。以前都是唱山歌的,雖然山歌裏麵也是情啊愛啊的,可那有流行歌曲表現的自然而無畏呢。山歌裏麵的感情都是直來直去,那有流行歌曲的那種感人細膩呢。
山歌隻是山民們感情的表露,而流行歌曲卻是無所不抱啊。感情,現實,戰爭,政治,任何你能想到的美好的,殘酷的,現實的,虛幻的事物都可以通過歌曲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流行歌曲卻是能容納所有的類型的歌曲形式。
王大漢喜歡唱歌,就是因為歌能表達自己的心聲,能表達自己的感情。
王大漢是感情豐富的人,他從來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喜歡流行歌。
王大漢小時候嗓子很好的,清脆嘹亮。可自從王媽媽死後,王大漢嗓子就變的沙啞了。
王大漢從小就不知道父親是誰,據說在他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他那不負責的父親就返城了,從此再也沒露過麵。
於是,王大漢就跟著可憐的母親一起生活。在大漢的記憶中,媽媽是個愛唱歌的人,也是個開朗的人,再困難的時候也沒見媽媽哭過。
可是每當月圓的時候,媽媽抱著王大漢看著圓月唱歌時,卻總會流淚。這個時候王大漢總是看著媽媽的眼淚發誓,長大後永遠不讓媽媽流淚。
王媽媽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4歲多的王大漢已經會做家務了,早早懂事的王大漢總是搶著幫媽媽幹活。
可媽媽的身體還是不好。村頭劉老醫生也沒辦法,說是心病,隻能治標,除了自己誰也治不了。
那天早上王媽媽叫過正在燒火的王大漢,說想聽他唱歌。
大漢看著抱著自己坐在門口台階上的媽媽,那憔悴的臉龐,帶著慈祥微笑的眼睛。心裏一陣的恐慌,忍不住大聲的唱起了世上隻有媽媽好。
王媽媽的眼睛濕潤了,仰頭靠在了門框上,對著大漢說:“媽媽給大漢起得名字,是想讓大漢像男子漢般的活著,以後要堅強啊,遇事多想想,活得開心一點,媽媽希望大漢快樂的生活……”
王大漢不敢看媽媽的臉,隻是一個勁唱。小小的王大漢聲音卻是嘹亮,可那聲音總帶著恐慌,才4歲多的孩子啊!
當時天氣晴朗,萬裏無雲,可空曠的天空卻那麼的讓人心悸。
王老爹是大漢家鄰居,早上出去打獵的時候聽到大漢的歌聲,還想著這孩子聲音真亮呢。
可下午回來的時候聽到王大漢還在唱,嗓子都啞了,就覺得奇怪了。
推開他家的門一看,院子裏的情景以王老爹久經曆練的心境,也感到一陣悲涼。
王媽媽靠著門框,抱著王大漢,王大漢對著天空啞著嗓子唱著歌。王大漢不敢停下來,他怕媽媽再也聽不到自己唱歌了。
看似母子的天倫之樂,可王媽媽的身子早涼了。
王大漢這個世上最感激的人有三個,王老爹,劉醫生,黃老師。他們教了自己力量和知識,使自己有了活下去的資本。